如何进行有效的术后麻醉护理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曾资平
手术操作是外科治疗的重要部分,当前全球手术率约为5000次/10万人,手术量持续增长增加围术期患者管理的风险,全球每年手术后死亡占总数的7.7%。随着外科治疗患者人数的增加,由于麻醉手术的影响,手术期间呼吸循环代谢功能紊乱未得到及时纠正、全麻后肌松药及镇静药作用未完全消除、恶心呕吐通气不足等各种并发症等发生,每10000例麻醉患者中24h围术期死亡发生率为0.088%。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护理成为影响术后患者康复的重大问题。随着麻醉学科的迅速发展,麻醉护理成为护理学的重要分支。麻醉护理有别于传统手术配合护理,麻醉准备间耗材物品管理与毒麻精药品管理等方面是手术室护士不可替代的特殊内容。
一、麻醉总论及麻醉分类
麻醉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涉及在手术、疼痛和其他医疗操作中提供安全和无痛的医疗条件。麻醉是通过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的评估,制定实施一系列的医疗措施,使患者在手术或治疗过程中感到舒适、无痛和安全,包括使用药物、技术和管理,以及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的预防措施。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以确保患者的生理功能稳定。麻醉医生还需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情绪稳定与合作。根据不同的标准,麻醉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分类是根据麻醉药物的影响范围,将麻醉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
1、全身麻醉是指通过口服、吸入或注射药物,使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从而使患者失去意识、感觉和反射。在全身麻醉过程中,患者通常会使用呼吸机来辅助呼吸,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等心电图、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全身麻醉的主要优点是患者无痛、舒适度高,适用于大型手术或复杂的门诊手术。全身麻醉的主要风险包括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律失常等。为了降低这些风险,麻醉医生需要谨慎选择和使用药物,同时需要对患者的生理状况进行全面监测。2、局部麻醉(含椎管内麻醉)是指在手术部位周围的神经末梢或神经纤维上使用药物,使手术部位的感觉神经暂时失活,以达到无痛的目的。与全身麻醉相比,局部麻醉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小,因此通常用于较小的手术或局部治疗。局部麻醉的优点是患者仍然保持清醒,可以参与手术过程并与医生进行交流。此外,局部麻醉还可以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但是,局部麻醉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药物过敏反应、神经损伤等。
二、各种麻醉后的护理方法及重点
手术全麻可能造成患者生理功能紊乱,可能由于内分泌失调降低患者免疫力。术后麻醉护理是手术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术后麻醉护理能够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有助于患者术后的疼痛缓解和康复。不同的麻醉方式需要采取差异化的护理措施,将精益化护理与临床护理环节规范化,促进患者顺利度过麻醉复苏期。
(1)全身麻醉后的护理方法和重点包括生命体征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功能稳定,观察患者意识,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全麻后尚未完全清醒的患者可采用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由于麻醉药物的副作用会扩张血管,减少回心血量,影响循环稳定,麻醉复苏期间护士需提前预估并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高血压等循环异常。
(2)椎管内麻醉后的护理方法和重点等同全身麻醉,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椎管内麻醉后应特别注意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及时发现并处理低血压等循环异常。应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如肢体活动、感觉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椎管内麻醉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应注意调整患者去枕平卧位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疼痛情况,并及时对症处理。
(3)局部麻醉后的护理方法和重点包括观察局部反应,控制疼痛防止感染及心理护理等。
局部麻醉后应密切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的局部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局部麻醉后患者仍然保持清醒状态,应给予适当的止痛药以控制疼痛,注意观察患者疼痛情况。应注意手术部位的清洁和消毒,防止感染的发生。应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者可能仍然感到紧张和焦虑,应注意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麻醉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患者外科手术治疗的安全和舒适,同时还要保护患者的生理功能,并预防和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麻醉后的护理是保障患者手术安全和促进及时康复的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麻醉方式,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同时应注意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预防感染、心理护理等方面的工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