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有哪些护理措施
2024-01-04 11:02:21 沧州市中心医院 金燕
沧州市中心医院 金燕
产后出血即产妇分娩24小时内出现大出血,而失血过多会对产妇生命安全产生直接威胁,就目前现实情况而言,产后出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做好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便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将对产后出血的相关护理要点进行全面科普。1.定期观察及时监测
医护人员应指导产后产妇科学应用卫生巾或其他可标记辅助量以计算出血量,一般产后出血会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若出血量持续增加,或长时间未减少出血,便要注意。医护人员需判断产妇出血颜色,比如,鲜红色即新鲜出血,暗红色即旧血、血块,且出血气味存在异味,则很可能有感染风险,其间还要观察产妇出血是否存在凝块,根据凝块大小、颜色,合理判断,比如,大块凝块会阻碍产妇子宫收缩,从而导致产妇产后出血增多。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必须及时监测产妇生理情况,监测产妇心率,如心率增加便有可能是出血过多所致,产妇血压过低,也是出血过多的症状表现,产妇有呼吸困难等其他异常生理征象,都要考虑这可能与产后出血有关。具体到临床实践过程,相应护理措施即先判断产妇出血性质,明确产妇是阴道出血还是其他部位出血,尽快排除相关潜在出血源;评估产妇出血程度,结合产妇症状,掌握出血程度,以确定是否要进行紧急止血处理;并对产妇产后出血变化,如持续时间、出血量增减等做定时记录,观察产妇有无其他症状(头晕、虚弱等),确保医护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产妇产后出血异常情况,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避免产妇生命安全受到直接威胁。
2.产后出血及处理要点
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与子宫收缩不良、产后感染、子宫破裂有关,在发现产后出血后,医护人员应尽快明确产后出血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方案。比如,产后出血程度较轻,可立即压迫止血,应用干净纱布或者绷带,减轻产妇出血情况;出血严重的便采取输液或者输血,维持产妇血液循环,医生也可根据产妇出血情况开具药物尽可能帮助产妇收缩子宫,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3.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及要点
3.1注意休息并做好心理护理
医护人员必须尽快引导产后出血产妇保持静卧休息状态,不可过度活动,减少产妇子宫压力,保障产妇保持舒适体位。在此基础上,及时给予产妇心理护理,比如,配合家属多鼓励、安慰产妇,使之情绪稳定下来,若产妇情绪明显焦虑、抑郁、恐惧,便要立即为其进行情绪疏导,注重倾听发泄,稳定产妇心境,以降低产后出血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3.2饮食护理
饮食上则要为产妇提供均衡的膳食,如采取丰富的铁质和蛋白质食谱,因为产后出血会导致体内铁质流失,所以要提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等,加速产妇体力恢复,并预防贫血。同时,要适度提供高蛋白质食物,如鱼类、奶制品、豆类等,促进产妇机体组织修复和康复。
3.3健康管理
医护人员需对产妇及其家人进行产后护理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比如,提供产后护理相关知识,包括产后出血的症状、预防和处理方法,以及术后恢复等内容,帮助产妇及家人更好地了解产后情况,做好护理和照顾工作。告知产妇正确进行规律哺乳,以促进子宫恢复,减少产后出血。
3.4产后复诊
产妇及其家属也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定期产后复诊,在产后恢复期,定时复查诊断,以及时了解自身机体恢复情况(重点是观察子宫恢复情况),保障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潜在异常问题。其间医生也会根据产妇实际情况,为其开具一些必要的药物,比如,促进子宫收缩药物,加快产妇子宫恢复过程,最大限度降低产后出血风险。
结语
总之,针对产后出血,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极为重要,一旦发现产妇有产后出血症状时,医护人员必须尽快明确出血原因,同时通过采取压迫止血、保持适当的体位、心理护理和密切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等手段以控制出血症状。产妇更要在产后调养期间严格遵循医生医嘱,积极进行产后恢复和定期复诊,才能使自身早日恢复至健康状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不容忽视的“新生儿低血糖” 下一篇:揭秘:心肌缺血的5个预警信号,早发现就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