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身上的救命神器-ICD
2024-01-08 17:10:19 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薛萱
运城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薛萱
冬季来临,心脏病高发,尤其是心脏性猝死发生率明显增加,心脏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因引发的突发死亡,时间与形式往往出乎意料,没有明确的先兆,令人防不胜防,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凶险的情况。对于这类人群,ICD的植入往往可以“起死回生”ICD是什么?
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作为一种植入性的除颤器,是临床上治疗持续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医学仪器。ICD集抗心动过速起搏(ATP)、低能量转复、高能量除颤和支持性起搏的功能于一体。当患者发生室速、室颤(心率超过ICD设定的触发频率)时,置于右心室的电极导线能及时感知并将信号传给脉冲发生器,脉冲发生器迅速充电并发放电击能量,及时终止室速、室颤;但电击往往会引起患者明显不适,且消耗大量电量、缩短ICD使用寿命,因此,在ICD发现室速时,会首先进行一阵或数阵ATP治疗来终止室速,如无效,再进行电击。室速、室颤终止后如患者心律不能恢复、心率低于ICD设定的低限频率时,ICD还可以发放电流脉冲起搏心脏。
哪些患者需要植入ICD?
未发生过心脏骤停,但具有心脏性猝死高危因素的患者需要预防性植入ICD,比如患者出现心脏结构改变,射血分数降低或患者有心脏性猝死家族史,这称为一级预防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的持续性室速患者也需要植入,以防止再次发生心脏骤停,这称为二级预防。
我国专家开创性地提出“1.5级预防”,是在负荷一级预防条件的基础上,满足一下至少一项高危因素:晕厥或先兆晕厥,非持续室速,频发室早,心脏射血分数小于30%
ICD植入术
ICD植入术是微创手术,通常在心内导管室进行,全程一般持续1小时左右。ICD由电极导线和脉冲发生器两部分组成。电极导线经左侧腋静脉或者肋间隙较宽处的锁骨下静脉植入心腔内,脉冲发生器则埋藏于同侧胸前的皮下囊袋或肌肉下囊袋。手术切口一般5cm左右,1周左右可拆线出院。
ICD术后注意事项
大多数植入ICD的人群都能过上正常生活,但需要注意
1、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劳累,遵医嘱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2、术后1个月内避免同侧肢体剧烈活动,6周后可逐渐恢复患者植入前的各种正常活动。终末期心脏病的患者康复运动须听从专科医生意见。
3、外出时应随身携带保健卡片,远离强磁场区域,如高压电、雷达等,禁止核磁共振检查(除非植入MRI兼容ICD,一旦拟行MRI检查,需与植入或随访医生联系);一般家用电器可正常使用,如手机、微波炉、电视、电脑等;
4、术后1-3月内来院随访1次,然后每3-6个月诊室随访或远程询问1次,电池耗尽前每1-3个月诊室或远程随访一次;
5、ICD发生电击后应及时来院检查ICD各项参数,对于不适当的电击,医生通过调整ICD的相关参数使其恢复正常工作,对于适当的电击,医生也会对发生的心律失常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ICD反复放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如何应对孩子可能存在的脊柱侧弯问题 下一篇:提倡女性均衡膳食,保障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