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血、尿、便常规检验,有哪些注意事项
2024-01-09 11:05:36 石家庄市中医院 检验科 殷苹
石家庄市中医院 检验科 殷苹
在进行血、尿、便常规检验时,严谨的操作和遵循正确的注意事项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这些注意事项涉及常规检验正常与否的诸多方面,不容忽视。接下来将为您介绍进行血、尿、便常规检验的意义、内容以及应注意的关键事项。一、血、尿、便常规检验的意义
1.生理状况评估和健康监测
血、尿、便常规检验可以评估个体的生理状况和健康水平。血液检验可以测定血液中的各种指标,尿液检验可以检测肾功能、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等,而便常规检验可以评估肠道功能和消化系统健康,对排除胃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治疗效果监测
血、尿、便常规检验可以监测治疗效果。通过反复检查特定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疗对疾病的影响,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血、尿、便常规检验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定期进行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维护健康。
二、血、尿、便常规检验的内容有哪些
1.血常规检验内容
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计数(RBC):评估贫血程度和输送氧气能力。
白细胞计数(WBC):检测免疫系统功能和炎症情况。
血小板计数(PLT):了解凝血功能,判断出血和凝血疾病。
红细胞比积(HCT)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评估红细胞的大小和贫血类型。
血小板比积(PCT):评估血小板功能和相关疾病。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淋巴细胞比例(LYMPH%)等:评估免疫系统功能、判断感染等情况。
2.尿常规检验内容
尿蛋白和尿糖:评估肾脏功能、检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尿白细胞计数和尿红细胞计数:判断泌尿系统感染或炎症情况。
尿比重和尿酸度:了解尿液浓缩程度和酸碱平衡。
尿沉渣检查:观察尿液中的颗粒、细胞、细菌等微观结构,发现异常情况。
3.便常规检验内容
便潜血:用于发现消化系统出血情况,早期发现消化道疾病。
便常规颜色、质地、形态等:评估消化道的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如消化不良、便秘等。
寄生虫卵、寄生虫囊虫检查:发现寄生虫感染,如蛔虫、钩虫等。
便菌群检测:评估肠道菌群的平衡,判断肠道微生态是否失衡。
三、血、尿、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
1.血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
采样前准备:患者需要空腹抽血,一般建议至少8小时的禁食时间。避免高脂食物、酒精和大量饮水,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抽血技术:采用无菌、规范的抽血器具,避免气泡和凝血。选择适当的针头规格和穿刺部位,确保采血量足够且不过多受损。
样本保存:血样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并注意避免血液凝固,可以采用抗凝管。若需要运输,应避免强烈震动和高温环境。
2.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
样本采集:尽量采集新鲜尿液,清洁干净的容器收集,避免污染。首末尿不采用,取中段尿样较为准确。
尿样储存:若无法立即送检,尿样本应存放在4摄氏度的冰箱中,避免细菌繁殖和成分分解。
尿样量控制:根据检测项目要求,取足够的尿液量进行检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3.便常规检验的注意事项
样本采集:需要采集新鲜的大便样本,避免采集尿液、纸巾等混杂。避免便盆、马桶清洁剂等污染样本。
储存和运输:采集后的便样应尽快送往实验室,尽量避免存放时间过长,防止细菌繁殖和成分变化。
提前准备:在采集便样之前,可以事先向实验室了解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以确保样本的质量。
4.检验前后的生活习惯调整
在检验前适当调整饮食,避免食用影响检验的食物或药物,如避免食用色素丰富的食物。适当控制饮水量,避免因过多饮水导致尿液稀释过度,影响尿液检验结果。同时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血常规检验项目,特别是肌酐、肌酸酐等。
结束语
遵循正确的血、尿、便常规检验注意事项,对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不仅能确保医疗诊断的准确性,还能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我们应时刻牢记这些注意事项,并在医疗实践中严格遵守,以确保患者的健康和诊疗质量的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如何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下一篇:常见的乳腺疾病的科普,你一定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