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赶紧收藏吧!
五莲县中医医院 李玉志
相信很多人对脑梗死、脑出血这两个概念都耳熟能详了,而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这个概念却比较陌生,但它们均属于急性脑卒中,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10%,且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常见疾病。但据不完全统计,每10万人中每年有10⁓11人发病,按照我市常住人口780万来计算的话,约有800人发病。那么,什么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又是什么呢?
定义和病因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简称SAH)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腔是位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当其中充满血液时,会对脑组织产生压迫,导致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SAH的病因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颅内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壁的异常扩张而形成的囊状突起,在情绪激动、疲劳、用力等诱因下,动脉瘤可能破裂出血。此外,脑血管畸形也是SAH的常见病因之一,这些畸形的血管容易破裂出血。高血压作为SAH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控制不佳可导致脑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增加,从而增加破裂出血的风险。
临床症状
1.突发剧烈头痛: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典型首发症状,往往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这种头痛与普通的头痛不同,常常呈现出爆炸性或撕裂样的感觉,让人痛不欲生。这种头痛也可能伴随着颈项的紧张,让人难以忍受。
2.恶心呕吐:这也是SAH常见的伴随症状。由于颅内压的升高和脑部受到刺激,患者常常出现恶心感,甚至呕吐。这种呕吐与一般的肠胃不适不同,常常呈现出喷射状,让人无法控制。
3.眼部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还可能影响到眼部,出现眼痛、眼肌麻痹、视力视野障碍等症状。这些眼部症状可能是由于颅内压升高或眼肌受到压迫所致,需要及时诊治,以免影响视力。
4.意识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导致患者意识出现障碍,如昏迷、嗜睡等。这些症状表明大脑功能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及时治疗,以免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
诊断方法
头部CT扫描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CT扫描,医生可以明确是否存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出血量。这种检查方法具有无创、快速、准确的优点,能够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除了头部CT扫描,腰椎穿刺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通过腰椎穿刺,医生可以抽取脑脊液进行化验,有助于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此外,腰椎穿刺还可以了解颅内压情况,对于判断病情和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一些复杂病例,脑血管造影可能是必要的检查手段。通过脑血管造影,医生可以明确出血原因,如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方法,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
药物治疗
1.止血药物:脑出血后,血液在颅内形成血肿,导致颅内压升高。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等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减少血肿的形成和扩大,从而降低颅内压。这些药物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2.镇痛药物:脑出血后,患者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会导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和抑郁。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等可以缓解头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
3.降颅压药物:脑出血后,颅内压升高是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脑疝等严重后果。降颅压药物如甘露醇等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疝的症状。
手术治疗
1. 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夹闭动脉瘤,可以防止再次出血,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2. 血管内介入治疗:对于不适合开颅手术的患者,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法。通过股动脉插入导管,将破裂的动脉瘤或畸形的血管团栓塞,达到止血和治疗的目的。这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3. 去骨瓣减压术:对于严重脑肿胀或脑疝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去除一部分头骨,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疝的症状,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