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输液反应抢救大全——学会了能救命!

2024-02-26 10:04:00 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潘虹

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潘虹

  输液反应是患者治疗疾病时,由输液所引起或与输液相关不良反应的总称,该反应是患者在临床医学中最为常见、最具有风险性的现象。通常情况下,输液反应可分为穿刺不良反应及液体不良反应两种类型,其中液体不良反应最常见。液体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空气栓塞、严重过敏反应。医护人员在实际输液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变化,详细判断其所表现出的不良反应,选择有效的抢救方法。掌握输液反应抢救大全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提高抢救效率,减少患者的伤害,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同时是医学科学不断进步的重要一环。

  (一)热原反应

  药品在生产过程中如果自身带有细菌,或者使用输液器材操作不当会引起致热原,如果是热源数值超过标准限度,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其临床表现为患者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寒颤、发冷,尤其面部与四肢异常发热,经过测量后,体温可达到40℃左右;伴有恶心、呕吐、头昏、烦躁不安等相关现象,如果患者年龄过大,甚至还会出现心衰、死亡等症状。

  一旦出现以上现象,要立即停止输液,并且更换输液设备,同时为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如有需求,要立刻注射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等抗炎、抗过敏类药物,让病人留院观察,直至病人温度下降至37℃以下并无其他不适症状,才能离院。

  (二)循环负荷过重

  当液体输注过多或过快,容易出现急性循环负荷过重,特别是原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烦躁不安,严重者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湿罗音,心律不齐且频率过快。

  立即停止输液,取端坐位,双腿下垂,20%~30%的乙醇溶液湿化后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病情严重者给予镇静、强心、利尿、平喘、扩血管药物,必要时四肢轮轧止血带,减少回心血量。

  (三)静脉炎

  对于需要输液的患者来说,如果药物浓度、酸碱度、渗透压过高或者药物输液速度过快等,都会导致药液对血管的刺激,进而出现局部炎症反应,其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灼热、疼痛,沿静脉走向可有条索状的红线,严重者甚至可能有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等。

  根据输液位置的表现选择减慢或停止输液,更换注射的部位,抬高患肢并制动,如果患者局部反应严重,要进行物理治疗,50%硫酸镁或95%乙醇湿热敷,超短波诊疗,合并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四)空气栓塞

  当患者加压输液时无人看护,溶液输完未及时更换药物或拔针,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空气进入血管随着血流进入心室内,堵塞肺动脉入口,导致机体回流的静脉血不能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使患者严重缺氧,危及生命。

  立即停止输液,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位;给予患者高流量吸氧,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心理护理,缓解其紧张情绪。

  (五)严重过敏反应

  患者皮肤黏膜可出现皮疹、瘙痒、潮红;呼吸系统呈现气促、喘鸣、呼吸困难,濒死感;循环系统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出冷汗、发绀、脉细弱;中枢神经系统因脑组织缺氧,患者可出现头晕眼花、面部及四肢麻木、意识丧失。

  立即停药,平卧、保暖,吸氧,保留静脉通路更换输液器给与扩容补液,同时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立即心肺复苏,喉头水肿者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给与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抗过敏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尿量、神志等变化,不断评价治疗与护理,直至患者脱离危险期。

  输液反应抢救的意义在于及时处理和纠正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的影响,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输液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休克等紧急情况,掌握抢救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迅速做出正确的处理,减少患者的伤害和并发症。对于输液反应,及时的抢救措施可以避免将其误认为其他疾病或症状,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掌握输液反应抢救大全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输液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增加其专业水平,提高医疗质量。目前,静脉输液是世界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如果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静脉输液,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