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病理世界--病理诊断
吉林省人民医院 病理科 杜晓敏
相信很多人都有去医院就医,发现身体某个部位存在息肉或者肿瘤的经历,为了确定息肉或者肿瘤的性质,及能否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手术切除后的息肉或者肿瘤都需要“送检”,这里的“送检”指的就是送去医院的病理科进行病理诊断。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病理学成为医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疾病诊治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进行病理诊断,协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类型。那么病理诊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吧。
1.病理诊断简介
医学上的病理诊断具体指什么呢?其实,病理诊断就是对手术时切下或者尸体解剖时取下的病理标本进行固定取材染色后,制成病理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学检查,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判断疾病类型。病理诊断具体来说,是一种协助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医疗方式,是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原因、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改变,也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依据的一种手段。目前,最常见的病理诊断主要是应用于活检,从活人身上切除、钳取病变组织,对其进行显微镜观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影像学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但是对于目前肿瘤的诊断来说,病理诊断还是各种检查方法中最为可靠的一种,是疾病的最终诊断。
2.病理诊断意义
相对于其他诊断方式来说,病理诊断更具有权威性。很多凭临床经验及肉眼无法诊断的疾病,通过病理诊断能够进一步对其做出判断,避免误诊等的发生。通过在显微镜下对组织或者细胞进一步放大观察,能够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组织的形态结构以及病变特征,比影像学或者医生的分析更为客观、具体。这对于减少临床的错误诊断有重要作用,但是要明确病理诊断也不是绝对万能的,在很多复杂的疾病中,除了运用病理诊断,也要结合影像学等其他诊断方式,防止出现疏漏。
3.病理诊断应用的一些相关知识
病理学在医学学科中属于单独的分支,并有学科“诊断病理学”,又称为“外科病理学”。主要应用于临床诊断。
3.1尸检
尸检可以分为法律尸检和临床尸检。尸检可以总结在诊断中的错误问题,更好地纠正错误,为避免日后出现问题提供了保障,提高了医疗水平。尸体病理解剖是真正了解某些新发病、传染病、地方病及流行病,特别是新发重大传染性疾病的必要手段之一;新冠肺炎患者的尸检揭示了新冠病毒发病机制、病理特征。
3.2活检
活检即活体组织检查,即用切除、钳夹、搔刮、粗针穿刺等手术方法从活体获取病变组织,常规固定使其保持病变的原貌,经过病理医生取材,脱水、浸蜡、切片、染色等一系列过程,制成病理切片,病理医生用显微镜观察,明确病变组织形态,必要时需借助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基因检测等辅助技术,做出病理诊断,以明确疾病诊断及病变范围,还具有协助选择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判断预后等作用。因病变部位不同,活检标本可取自全身各处组织,属于有创性检查。
3.3手术中病理诊断
俗称冰冻切片,是病理医师在其实践中所要进行的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工作之一,手术中的病理诊断目的:(1)为了进一步确定病变组织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以进一步确定手术方案;(2)确定手术切缘是否足够;(3)确定得到的标本是否含有能够做出诊断的组织,或者是否还需要再取标本;(4)肿瘤周围及远处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等;手术中的病理诊断也有其局限性,如取材范围有限、准确率不如常规的切片、诊断时间过短等。
3.4细胞学病理诊断
细胞病理学是诊断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相对于组织病理学来说,细胞病理标本的获取对人体损伤小,而且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通常采取刮取、脱落或者穿刺等方式选取细胞。细胞学诊断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的疾病初筛或者社会普查,是宫颈和食管这两个部位癌前筛查的重要手段。胸腔积液是呼吸科与胸外科经常送检的体液标本,对于发现及确诊肺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甲状腺穿刺病理飞速发展,术前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可以有效提高甲状腺手术恶性比例,避免对良性结节采取不必要的诊断性手术,已经常规作为甲状腺病变术前诊断的有效方法。
综上所述,近年来,虽然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诊疗手段层出不穷,但病理诊断仍然是疾病诊断的“金钥匙”。无论是影像学还是临床医生的分析,都无法替代病理诊断在临床上的作用,病理诊断能够为患者的疾病做出进一步的阐释,辅助患者的治疗。但是病理诊断并不是绝对权威的,也需要其他学科诊断的辅助,因此近年来多学科诊疗(MDT)模式逐渐成为诊断的主流。合理应用病理诊断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