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软瘫期如何进行康复护理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院医院 韩梅
脑卒中软瘫期是指,患者脑卒中发病且病情稳定后1~2周时所经历的软瘫期,这时患者的侧肌、体肌张力减低,出现无力,无法自主活动。患者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及时前往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在医生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不利于病情恢复。软瘫期的康复护理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本文将普及如何在脑卒中软瘫期进行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意义
1.1预防并发症
通过正确的体位摆放和定期翻身,预防压疮、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
1.2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通过刺激和康复训练,促进受损神经的再生和重塑,从而达到提高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1.3维持关节活动度
通过被动关节活动,能够保持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范围,防止关节发生僵硬和肌肉萎缩。
康复护理的措施
2.1体位摆放
脑卒中软瘫期患者康复期间,要将患者置于正确的体位,以避免异常模式和不必要的应力。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仰卧位因交替使用,每种体位保持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在摆放体位时,应要注意保持患侧肩胛带和骨盆的前伸,避免患侧肩关节后缩和骨盆后倾。
2.2定期翻身
患者应该每2小时进行一次翻身,以防止压疮的发生。在进行翻身时,应该使用正确的技巧和力量,避免过度牵拉患侧肢体。
2.3被动关节活动
对脑卒中软瘫期患者进行被动关节活动,以维持关节活动度和防止关节僵硬。活动应轻柔、缓慢,避免引起疼痛,活动范围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一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2.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应开始进行日常的生活能力的训练,如穿衣、洗漱、进食等。训练应该要循序渐进,从简单的动作开始,逐渐地增加难度和复杂度,要根据患者身体的恢复情况进行适量的训练,避免训练过重而加重病情,不利于恢复。
2.5心理支持
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应该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另外,除上述护理方法,还有护理的注意事项也需要重视。康复护理进行时应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确保操作正确、安全。在进行被动关节活动时,应该避免过度的牵拉和损伤患侧肢体。在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劳累和受伤。
综上所述,脑卒中软瘫期的康复护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通过正确的体位摆放、定期翻身、被动关节活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心理支持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恢复,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康复的过程中,应该要关注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需要患者和家属积极参与和配合,以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