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患者恢复期肢体康复应如何做?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酒泉市人民医院) 柴峰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脑出血最常见的后遗症是偏瘫,对于偏瘫的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下脑出血患者恢复期肢体康复该如何做。
一、早期康复
需由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做抬手臂、抬腿、翻身等训练;稍微可以活动的患者,还需由医务人员帮助练习缓慢坐起。患者可反复练习张口、闭口,锻炼面部肌肉;还可做伸舌、卷舌、旋转舌头等动作。之后开始张口发音,先从单音节如“a”开始,逐渐恢复发音和表达能力。在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时,需根据其病情特点选择适宜的体位。例如,对于卧床的患者,应采取躯干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并在患者患侧肩部放置枕垫。喂食时,需有专人站在患者健侧进行。对于可下床活动的患者,应使其坐直,头部稍向前屈,身体向健侧倾斜约30度。
二、抑制痉挛肌群的肌张力
针对高肌张力的肌肉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如拉伸、平衡、瑜伽等,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减少僵硬。此外,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神经康复训练,如功能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有助于神经系统的恢复,减轻高肌张力程度。在进行肌张力降低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并遵循医师的建议,制订个人化的康复方案。如果患者有任何医疗疑虑或不适,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医师,以免延误病情。
三、增强患肢运动功能的训练
1.对于早期卧床的病人,家人可以为其进行肢体按摩,以预防肌肉萎缩。同时,对大小关节进行屈伸运动,可避免关节僵硬。
2.病人可在搀扶下进行力量锻炼,如坐椅凳上进行抬腿、伸膝、扶物站立等动作。此外,还可进行身体向左右两侧活动、下蹲等运动。在原地踏步、轮流抬两腿的过程中,可扶住桌沿、床沿等进行左右移动。注意活动量应逐步增加,时间掌握不宜过长,以免过于疲劳。同时,可进行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
3.灵活性和协调性,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包括坐位静态和动态平衡、坐位到站立位的动态平衡、站立位的静态和动态平衡能力控制训练。
四、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主要是进行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借助工具进行精细动作训练。同时进行针灸及肌电反馈治疗。要包括徒手肌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纠正异常动作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借助电动起立床进行站立训练,逐渐调整站立角度,提高训练强度。后期可以借助助行器行走。训练重点是在上肢功能的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以及感知和认知功能的训练,包括肩关节、肘关节活动的控制,前臂旋前、旋后的训练,手的精细动作和协调性、灵巧性训练。日常生活训练,包括穿脱衣服、如厕、沐浴等。
五、针灸疗法
脑出血的针灸治疗,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中医的辨证分型论治,同时,如果患者发病期较短,往往早期针灸治疗效果更好,且治疗时间也较短;如果需经过其他治疗后再进行针灸治疗,治疗时间通常较长,主要是通过针灸刺激相应的穴位,让机体的经络疏通,从而改善活动不利的状态。低频和高频都属于理疗的部分,做低频或者中频都会促进肢体的肌肉、肌纤维张力的恢复,从而恢复肢体的功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