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心理科普——关于精神分裂症的预防与干预

2024-06-17 14:52:51 单县海吉亚医院 胡春荣

单县海吉亚医院  胡春荣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心理疾病,其特点在于反复发作,会出现与现实脱节、幻听和幻觉等现象。尽管当前还未找到确切且有效的治愈手段,但已有多种疗愈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症状。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及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和危险因素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重性精神疾病,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晰。然而,通过现有的研究,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有:遗传因素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亲属中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个体,其患病风险会明显增大。此外,在神经发育的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神经发育中的多种风险因子的交织影响,可能在胚胎期就引发了大脑发育的某种神经病理变化。这种会造成心理整合功能的异常。这种异常虽然即时影响不明显,但随着个体进入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当遭遇到外部不良环境因素的刺激时,这些神经发育异常就可能以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形式表现出来;神经递质的异常活动也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多巴胺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功能失衡;心理因素,个体在遭遇强烈的心理刺激或人格障碍时,可能增加患上精神分裂症的风险。这些心理因素可能与其他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社会环境因素同样不可忽视。负性生活事件,如地震、车祸、家庭破裂等,以及生活中的长期压力和精神紧张状态,都可能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危险。这些环境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生物机制,从而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相关联。

  精神分裂症的预防

  精神分裂症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就是病因预防,因为现在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的病因还没有研究透彻,所以这一方面比较难以去进行预防,主要是从心理社会环境上来进行预防。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开始,为了维护家庭关系的和谐稳定,必须确保家庭氛围良好。家属不仅要深入了解并密切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还需积极学习相关的防治知识。尊重和关心患者,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病情复发,共同维护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第二级预防就是临床前的预防,也就是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这个有时候也是不容易做到,因为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前期往往不是很典型,看上去更多像是一个性格问题,比如不太合群或者是心情比较低落,这个时候家属往往不同意进行药物治疗。第三个就是临床预防,也就是患者病发了之后进行积极治疗,足剂量、足疗程地去应用抗精神病的药物,不能提前减量或者是停药。首发的精神分裂症要坚持两到五年的药物治疗,而且要进行心理社会康复措施,防止精神衰退,让患者在疾病的稳定期去参加一些工作活动,或者是娱乐活动,使患者不丧失社交能力、工作能力等。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的、严重性的精神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性格因素等原因有关。患者在发病期间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行为和思想异常等症状。建议患者平时要做好日常护理,尽量避免患者受到刺激,保持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还可以进行心理治疗来干预病情的发展。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社会支持疗法等方式进行心理治疗,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如果患者的症状比较严重,就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盐酸氯丙嗪片、氟哌利多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镇静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丁螺环酮片、艾司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医生还会通过物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如电痉挛治疗、经颅磁刺激等,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同时,要避免频繁生气,保持良好的心情。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