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科普讲堂之冠心病
浏阳市集里医院 内科 李灿
冠心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该病的一些基础医学知识并不了解,本文将对冠心病的相关基础医学常识进行全面科普,以期让更多人能够正确认识冠心病,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1. 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中断所致,通常是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且冠心病也是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问题的主要诱因。人体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主要供血动脉,负责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心肌组织中,任何影响冠状动脉功能的异常都有可能引发冠心病。而从现代临床医学角度出发,冠心病可以分为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类型,每种类型患者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此外,像高血压、高胆固醇、长期吸烟、糖尿病、肥胖、遗传、环境等因素,都会使冠心病发病风险大幅增加。
2.冠心病患者临床症状
2.1典型症状
心绞痛(胸痛)是冠心病典型的症状之一,患者会感到胸部压迫感、闷痛或刺痛,常伴随焦虑和恐惧感。有的患者发病时,胸部会感到有重物压迫感或紧缩感,其间伴随着呼吸困难。心率过快或过缓,同样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此外,很多患者还会有气短的症状,比如在轻微活动后也能感到呼吸急促或无法轻松呼吸。且上述这些症状,一般在患者进行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会明显加剧,如走路快、上楼梯或紧张时。
2.2严重症状
病情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发作时会出现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状,这些症状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其中心肌梗死,就是患者心脏部分肌肉因供血不足而坏死,此时患者常伴有剧烈的胸痛、呼吸困难、冷汗等,需要紧急治疗。而心力衰竭则是患者心脏无法有效泵血,这时患者会出现气短、水肿、疲劳等症状,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3.冠心病的诊断与评估
针对冠心病的诊断,医生会通过详细地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听诊心脏、观察呼吸情况等)、心电图检查来评估患者的病情。比如,检查患者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如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糖水平、心肌标志物(如肌钙蛋白)等;同时借助心脏超声检查(用超声波检查心脏结构和功能)、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心肌供血情况)或磁共振成像,来更为精细地评估患者心脏和冠状动脉情况;以此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利参考依据。
4. 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
4.1冠心病的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冠心病的有力举措,生活中我们必须采取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正常体重、戒烟、限制酒精摄入等方式,来减少冠心病的发病风险。明确高血压和高胆固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平时要通过定期监测血压和血脂,及时采取合适的药物治疗,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此外,糖尿病患者,必须严格控制血糖水平(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定期监测血糖、运动等),这对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相关专业医学文献研究表明,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也会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所以学习有效的压力管理技巧,如放松训练、冥想、规律作息等,也可减少冠心病发病风险。
4.2冠心病的治疗方法
针对冠心病的治疗,病情不是很严重的,可采取药物治疗,比如,通过合理应用抗血栓药物、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控制症状、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则可采取冠状动脉支架术等手术,来恢复患者心脏血流、减轻心肌缺血等症状。此外,治疗期间,患者必须谨遵医嘱行事,如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尽早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以此达到有效提高冠心病治疗预后效果,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管理这一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提高自身心脏健康水平,享受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