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科普小常识
吕梁市人民医院 小儿内科 高海艳
每个宝宝的出生都是令全家兴奋的事情,但是新生儿刚来到这个世界,身体还没有完全适应,可能会出现一些疾病,其中新生儿黄疸是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在患了黄疸之后,新生儿可能会出现皮肤黄染、巩膜黄染等一系列症状,很多父母都会手足无措,因为对新生儿黄疸并不了解。
那么,到底什么是新生儿黄疸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顾名思义,新生儿黄疸就是黄疸发生在新生儿群体的疾病。一般来说,人体胆红素水平与黄疸的发作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则可能会引起黄疸,很多新生儿在出生之后的胆红素水平都比较高,高于身体正常代谢能力,从而导致皮肤黄染、巩膜黄染以及其他脏器黄染等症状。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群体中最常出现的临床症状,约半数以上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都会出现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类型?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新生儿胆红素代谢较慢,无法顺利将胆红素代谢至体外,胆红素在体内的堆积则会形成生理性黄疸。一般来说,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出生后3-5天出现,5-7天高峰,7-10天消退,最长可延长到3-4周。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是指由于新生儿胆汁排泄障碍、胆红素代谢障碍或者胆红素生成过多等因素引起的,并且血清胆红素总量要更高一些,每日递增的幅度也要更大。一般来说,宝宝生后24小时内出现,1周后或数周后出现,足月儿黄疸值>12.9mg/dl,早产儿>15mg/dl,或每日上升超声5mg/dl,需要送医就诊。
新生儿黄疸怎样治疗
1.生理性黄疸
在前文中提到,生理性黄疸的患儿精神状态较好,并且能够自行消退,因此多数患儿都无需过多治疗,等待其自行消退即可。想要促进黄疸的尽快消退,父母也应当注意一些护理,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水平。比如,母亲可以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并保证足量喂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揉一揉宝宝的腹部,促进宝宝顺利排便,能够让胆红素在排便的过程中代谢出体外,从而促进黄疸的消退。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需要根据其原发病因进行根治,主要包括光疗、药物治疗等方式。其中,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新生儿胆红素水平的降低,但是可能会引起新生儿出现皮疹、腹泻、发热等不良反应。药物治疗主要有免疫球蛋白、白蛋白、苯巴比妥等类型的用药,能够有效促进胆红素水平的降低,但是需要在治疗期间注意监测不良反应。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的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