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腰椎间突出症的科普知识

2024-08-12 14:25:31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韩昌隆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韩昌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该病发作时,会有腰部疼痛的症状,下肢会因神经压迫,出现一些疼痛、麻木、乏力的症状,这无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基础医学知识进行全面科普。

  1.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是构成人体脊柱的一部分,位于胸椎和骶骨之间,共有五块,每两块腰椎之间有一个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软骨终板组成,作用是减轻脊柱上方的压力;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是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和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突出的部位以L4/5、L5/S1为主。正常情况下,椎间盘是保持在脊柱的特定位置,但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比如退变、外伤、劳损、受寒等,椎间盘便会突出或移位。

  2. 腰椎间突出症症状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即腰部或臀部的持续性疼痛,有时疼痛会放射到下肢,有的患者还会有下肢麻木或无力感。这些症状会使患者日常生活中变得困难,尤其是弯腰、抬物、或者长时间坐立时,都会导致疼痛加重。

  3. 引发腰椎间突出症的风险因素

  不良姿势(如长时间弯腰或抬重物)、重复性运动(如错误的举重技巧)、过度使用腰部,都会导致椎间盘受损,增加患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年龄同样也是常见风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会自然退化;此外,遗传因素、体重过重等,都会使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风险升高。

  4. 腰椎间突出症治疗要点

  大多数情况下,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采取保守治疗,比如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如理疗、按摩)、药物治疗(如镇痛剂、抗炎药)来缓解患者疼痛、减轻症状。只有在少数严重情况下,比如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时,便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减轻神经根压力,稳定脊柱,以免患者病情持续加重。

  5. 腰椎间突出症预防及注意事项

  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保持正确的姿势,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避免久坐,不要错误发力去抬重物,以免椎间盘受到损伤。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度的运动可增强腰部肌肉以及韧带的稳定性,减少椎间盘损伤风险;此外,也要定期体检,特别是腰部不适时,要尽早诊治,这也是预防腰椎间突出症的核心举措。

  结语

  综上所述,希望通过本文科普,大家能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点、症状、风险因素、治疗管理及预防措施方面有大致了解,特别是已经出现腰部不适或者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要尽早治疗,生活中谨遵医嘱行事,才能有效减轻症状,改善自身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