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中医护理:传统智慧,呵护心脏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肖玉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一种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是心脏的供血动脉,当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就会引起心肌缺血,从而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目前由于冠心病的复杂性,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中医护理通常与西医治疗相辅相成,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养生调理等方法,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对于这种老年性慢性疾病,有句俗话说得好,“三分治,七分养。”所以除了药物、手术等治疗之外,日常的调养护理也非常重要,但是如何“养”却是一门大学问,在这方面,中医是有独到之处的,并且中医养护对冠心病也是行之有效的。
1.调养脾胃
在中医护理冠心病患者的过程当中,调养患者的脾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虽然冠心病这种疾病是因为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而产生的,但中医认为人的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失养很容易导致人体内的气机难以顺畅运行,进而导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气机阻塞加重而发病。只有加强对脾胃的养护,避免因脾胃的气机影响心气,才能更好地避免冠心病的突然发作或加重。在日常养护方面,需要避免寒凉、辛辣的食物,避免过饱,特别是夏天的时候,阳气行于表,脏腑空虚,更要注重养护脾胃,宜进食温热的食物,也可轮流艾灸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足三里穴、阴陵泉穴、丰隆穴,每穴20分钟~30分钟,以健脾祛湿。
2.调畅情志
除了养护脾胃之外,调畅情志也是中医护理冠心病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医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过度也容易导致体内脏腑之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心在志为喜,心脏与喜悦情绪密切相关,肝在志为怒,木生火,肝木过旺也容易引起心火旺,肝火过旺也会克制脾土的升清,导致机体气机不畅,气不行血也不行,心主血脉,易出现血脉淤堵,心也是容易受到情绪影响的脏腑之一,心藏神,如果患者长期情绪不佳或心神不安也会影响心脏的生理机能。因此,可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听宁心安神的音乐,自我放松训练,与亲人多沟通,调畅患者的情志,帮助患者保持舒畅的心情,避免出现情绪的大起大落。
3.适当运动
在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生活当中,适当的运动也是中医会采取的护理措施,这是因为中医认为适度的运动可以有效的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心主血脉,与主气司呼吸的肺脏更容易在运动的影响下而得到增强;此外,适当的运动还可以推动气血的运行,防止气血瘀滞,从而更好的减少患者发生急性心血管病变的风险。如有氧训练、阻抗运动、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患者在运动前应当咨询医生的意见并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类型与运动强度,随身备好急救药品,这样才能更好的避免在运动中出现意外事件。
4.中药调理
虽然同为冠心病,但是病因病机并不完全相同,中医讲“同病异治”就是这个道理。根据临床表现、病因病机不同,冠心病在中医辨证上通常分为心血瘀阻、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气阴两虚、心肾阴虚、心肾阳虚等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相应的中药调理,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控制。
在应对冠心病这种疾病的过程当中,中医的护理措施相对更注重预防与调养,通过适当的护理措施与药物疗法相结合,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