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了解PICC置管,让长期输液更轻松

2024-10-08 10:15:01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 康复科 陈燕喜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 康复科 陈燕喜

  在当今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需要长期静脉治疗的患者而言,每一次的穿刺都伴随着身心的双重考验。幸运的是,随着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一难题得到了有效缓解。PICC置管,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更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一、什么是PICC导管?

  PICC导管,全称为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一种临床中广泛应用的静脉输液辅助技术。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在外周静脉(如上肢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或者肱静脉)插入一根细长柔软的导管,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中下1/3处的导管。这一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改善了需要长期或频繁输液患者的治疗体验。

  1. PICC置管的优势

  减少穿刺痛苦: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反复穿刺不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可能导致静脉损伤。PICC置管只需一次穿刺,导管可留置体内数月甚至一年,显著减少了穿刺次数。

  保护血管:化疗药物等强刺激性药物直接通过外周静脉输入会对血管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引发静脉炎。PICC导管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流量大的上腔静脉,迅速稀释药物,减轻对血管的刺激。

  提高生活质量:由于导管位置深、留置时间长,患者日常活动基本不受限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2. 适用人群

  PICC置管尤其适用于以下几类患者:

  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

  输注强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的患者。

  外周静脉条件差,难以穿刺的患者。

  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

  二、PICC置管的操作流程与护理

  1. 操作流程

  PICC置管操作通常由具有相关资质的护士在病房或置管室内完成,无需进入手术室。患者取仰卧位,放松身体,置管上肢与身体呈直角。护士会使用皮尺测量从穿刺点至上腔静脉的长度。接着,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静脉穿刺,确保导管准确置入。整个操作过程一般需要30-60分钟,患者不会感到太大痛苦。

  2. 置管后的护理

  日常监测:患者需每日监测置管侧肢体有无红肿、疼痛、渗血渗液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定期维护:PICC导管需要定期维护,一般每周至少一次,包括更换贴膜、消毒穿刺点、更换输液接头、冲封管等,以确保导管通畅、预防感染。

  活动指导:患者可从事一般性的日常活动、家务劳动、体育锻炼,如洗脸、刷牙、写字等,但应避免提重物(≤5kg)、大范围手臂活动及置管侧测血压,以防导管移位或脱落。

  沐浴注意:沐浴时应使用保鲜膜或防水袖套包裹穿刺部位,防止水浸湿导管引起感染。淋浴后需检查敷料是否潮湿,如有潮湿应及时更换。

  三、PICC置管的安全性与并发症预防

  1. 安全性

  PICC置管技术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已证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导管材料多为硅胶或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顺应性,不会对血管造成长期损伤。同时,导管留置期间,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减少了因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2. 并发症及预防

  尽管PICC置管具有诸多优势,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静脉炎、血栓形成、导管阻塞、感染等。为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在置管及日常维护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感染风险。

  密切观察:患者及家属需密切观察置管侧肢体的变化,一旦发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合理使用抗凝药物:对于存在血栓风险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

  避免剧烈运动:置管后一段时间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导管移位或脱落。

  定期维护:按时进行导管维护,保持导管通畅,减少阻塞风险。

  此外,医护人员在进行PICC置管操作时,应选择合适的血管和导管型号,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提高患者对PICC置管的认知度和自我护理能力,也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总之,PICC置管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安全的治疗方式。通过了解PICC置管的相关知识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和管理,我们可以进一步发挥其优势,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