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辨证调理支气管哮喘?从发作期到缓解期的护理要点
邹平市中医院肺病科 成方媛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中医在哮喘调理上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阶段和体质特征,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中医认为,哮喘的发作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因此,治疗应从调理脏腑、扶正祛邪入手。哮喘的发作期与缓解期有不同的护理要点,科学合理的调理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一、发作期的辨证调理与护理要点
在哮喘的发作期,患者会出现喘息、气急、胸闷等明显的急性症状。中医在此阶段强调清肺化痰、平喘止咳,常将发作期的哮喘分为风寒犯肺、痰热阻肺、肺气虚弱等证型。风寒犯肺型多表现为寒冷天气加重,咳痰清稀,治疗应以宣肺散寒为主,常用麻黄汤类方剂。痰热阻肺型则表现为咳痰黄稠,气促胸闷,治疗宜清热化痰,常用小青龙汤或麻杏石甘汤。肺气虚弱型患者喘促无力,咳痰白色,治疗以补肺益气为主,常用玉屏风散。护理方面,应保持空气湿润,避免过敏原接触,并进行穴位按摩,如肺俞、膻中等,帮助缓解症状。日常护理需关注患者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防止哮喘发作的加重。
二、缓解期的辨证调理与护理要点
在缓解期,患者的急性症状虽已缓解,但气道的慢性炎症依然存在,因此中医在此阶段强调固本培元,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预防复发。肺气虚弱的患者容易疲倦乏力,治疗应以补肺为主,常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物。脾气虚弱的患者常伴有消化不良,痰多清稀,宜健脾化痰,常用四君子汤。肾虚者表现为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治疗宜补肾固本,常用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在护理方面,缓解期的患者应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运动如呼吸训练、太极等,有助于增强肺功能和免疫力。饮食方面应以温补为主,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注意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以减少哮喘复发的机会。
三、不同体质的中医调理
中医在调理支气管哮喘时,根据患者的体质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气虚型患者易疲劳、易感冒,常有喘息发作,治疗应补气健脾,常用黄芪、党参调理肺脾功能。阳虚型体质的患者畏寒怕冷,易受风寒侵袭,治疗应温阳补肾,采用附子、肉桂等药物。痰湿型体质的患者常伴有肥胖、痰多,宜化痰祛湿,常用二陈汤调理。湿热型体质患者多表现为咳痰黄稠、口干舌燥,治疗应清热化痰,常用黄芩、半夏等。通过对体质的辨证调理,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并降低复发的风险。
四、情志调理与心理护理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是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因。情绪波动、焦虑和紧张等负面情绪会导致气机紊乱,影响肺功能,进而引发哮喘。因此,保持情绪稳定是哮喘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中医的情志调理,如针灸、按摩、太极、气功等,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帮助疏通气机,促进经络畅通。护理人员应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病情,避免焦虑和抑郁情绪。通过心理护理的有效干预,患者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哮喘的复发机会。
五、结论
中医在支气管哮喘的调理上,强调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病情阶段和体质特征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在发作期,应注重清肺化痰、平喘止咳,缓解急性症状;在缓解期,则注重固本培元,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情复发。通过对不同体质的辨证调理,结合合理的情志调理与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中医的整体调理思路有助于患者在长期管理哮喘的过程中,恢复健康并维持长期的稳定状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