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识别、应对低血糖
2024-11-08 17:05:24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张燕芝
湖南省冷水江市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张燕芝
低血糖是指血浆中葡萄糖水平下降的情况,糖尿病病人血糖低于3.9moml/L,就被认为是低血糖。长期或频繁的低血糖可能会导致如昏迷、癫痫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正确防治低血糖是非常重要的健康问题。本文将探讨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常见原因以及低血糖的正确处理和预防。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下降的速度有关,可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出汗、心慌、手抖、乏力等。中枢神经症状:头晕、嗜睡、性格改变,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老年糖尿病者由于常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掩盖交感神经兴奋表现,致症状不明显,应特别注意观察夜间低血糖症状的发生。持续6小时以上的严重低血糖常导致永久性脑损伤。
低血糖的常见原因
1、未按时进食或进食过少。2、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疾病。3、酒精摄入,尤其是空腹饮酒。4、运动量增加。5、自主神经功能障碍。6、外源性胰岛素及胰岛素促泌剂的应用。7、血糖控制目标过严。
低血糖的处理
怀疑低血糖时立即测血糖,以明确诊断,无法测血糖时,暂按低血糖处理:
1、对于意识清楚的病人,要注意2个“15”,吃15g含糖(碳水化合物)食物,等15分钟再次测血糖,如果血糖仍≤3.9mmol/L或症状无好转,重复前面的两个“15”。15克含糖(碳水化合物)食物有:2~5个葡萄糖片、10块水果糖、两大块方糖、一大汤勺蜂蜜、一杯脱脂牛奶等。
2、对于意识障碍的病人,给予50%葡萄糖液20~40ml静脉注射。15分钟后复测血糖,若血糖仍低于3.0moml/L,继续给予50%葡萄糖液60ml静脉注射。意识恢复后,至少监测血糖24~48小时。若病人居家治疗,出现神志不清,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低血糖的预防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进餐,平衡膳食,合理分配餐次。容易在后半夜及清晨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晚餐适当增加主食或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
2、如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处理,避免因能量摄入减少而诱发低血糖。
3、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应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4、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及强度:一般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一般一周3~5次,每次30分钟。强度以自己感觉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此时运动强度是比较合适的。运动时间相对固定,宜安排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前要测血糖,当血糖小于5.6mmol/L时应加餐。运动中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原地休息。要随身携带应急食品,当发生低血糖时及时服下。运动量大或者剧烈运动时,应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外出时随身携带糖尿病病人信息卡。
5、详细掌握降糖药物的使用,不能随意更改降糖药物及剂量,初用降糖药物时要从小剂量开始,然后根据血糖水平逐步调整药物剂量。
6、加强自我监测及症状观察:观察有无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尤其是服用胰岛素促泌剂和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老年病人常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导致低血糖症状不明显,除应加强血糖监测外,对病人血糖不宜控制过严。强化治疗应做好血糖监测及记录,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或降糖药用量。
具体的监测时机如下:自我血糖监测的时间点有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出院初期或刚调整完药物者,建议要勤测血糖。血糖趋于稳定者,监测的频率可减少,可采用连续阶梯法,将原本在一天内监测的7点血糖分配到7天里完成,具体如下图:

同时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生化指标,如肝、肾功能等。
低血糖对人体的危害很大,正确识别和处理低血糖对病人的健康至关重要。糖尿病病人要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学习,掌握引起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从而减少甚至杜绝低血糖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低血糖能做到正确、快速识别并及时处理,将低血糖的危害降至最低,保障糖尿病病人的身体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小儿疝气围术期的健康宣教 下一篇:经络与健康:你的身体地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