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那些你可能误解的药物常识

2024-12-25 16:34:16 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妇幼保健院 常子江

河北省雄安新区雄县妇幼保健院   常子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药物打交道,无论是缓解偶尔的头痛脑热,还是长期管理慢性疾病,药物都是不可或缺的健康伙伴。然而,关于药物的使用,许多流传甚广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甚至可能导致误用或滥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些误解的面纱,走进科学用药的世界。

  误区一:抗生素=消炎药,万能灵药?

  真相揭示:抗生素并不等同于消炎药,更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钥匙”。抗生素,顾名思义,是对抗细菌感染的药物,它们通过干扰细菌的生长繁殖过程或破坏细菌结构来杀死或抑制细菌。而消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则主要用于缓解炎症引起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无论炎症是由细菌、病毒还是其他原因引起。

  趣味比喻:想象一下,抗生素就像是精准的狙击手,专门对付细菌这个“目标”;而消炎药则更像是广谱的消防员,哪里“着火”(炎症)就去哪里灭火,不问火源。

  正确使用:抗生素应由医生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开具,不应随意自行购买使用,更不可作为感冒、发烧等病毒感染的常规治疗手段。滥用抗生素不仅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强,还可能破坏体内微生物平衡,引发新的健康问题。

  误区二:中药无毒副作用,多吃无妨?

  真相揭示:中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瑰宝,其疗效被广泛认可,但“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中药。中药成分复杂,许多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尤其是在长期大量使用或不当配伍时。

  趣味故事:古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之说,虽然这更多是一个象征性的传说,但它提醒我们,即使是自然界的草药,也并非全然无害。比如,长期服用某些含有重金属成分的中药,可能会造成肝肾损伤。

  正确使用:中药使用应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即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切勿盲目跟风,自行长期服用某种中药,尤其是所谓的“保健品”或“养生茶”。

  误区三:药片越大,效果越好?

  真相揭示:药物的效果并不取决于药片的大小,而是由其有效成分的种类、含量以及人体对其的吸收利用情况决定。药片大小的设计主要是为了便于吞咽、分割或控制剂量,与药物的疗效没有直接关系。

  趣味实验:想象一下,如果把一粒小小的维生素C片做得像硬币那么大,但它含有的维生素C量不变,你吞下去后,身体吸收到的维生素C并不会因为药片变大而增多,反而可能因为难以吞咽而影响服药体验。

  正确使用:选择药物时,应关注药物的有效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信息,而非单纯依据药片的大小来判断。对于需要精确调整剂量的药物,如某些心血管药物,小剂量片剂反而更便于医生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微调。

  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误解,比如认为“贵药就是好药”“保健品能替代药物治疗”等,这些都是对药物认知的误区。记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是一个科学而严谨的过程,应当基于医学证据和个人健康状况,而非盲目跟风或听信偏方。

  小贴士: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提高用药安全意识:

  阅读说明书:每次用药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及可能的副作用。

  咨询专业人士:对于任何用药疑问,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记录用药情况:建立个人用药记录,包括药物名称、开始和停止日期、用药反应等,有助于医生评估疗效和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自我诊断:不要仅凭网络搜索或朋友推荐就自行用药,以免误诊误治。

  定期检查药品:定期清理家庭药箱,检查药品是否过期、变质,避免使用无效或有害的药物。

  总之,药物是帮助我们恢复健康的重要工具,但正确使用才是关键。通过了解并避免这些常见的药物误解,我们可以更加安全、有效地利用药物,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