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婴儿梅毒抗体检测阳性就是感染梅毒了吗?

2024-12-30 10:35:29 广东省汕尾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孙妙婷

广东省汕尾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孙妙婷

  案例回顾

  为完成《中国预防与控制梅毒规划(2010-2020年)》的工作任务和达到防控效果,本人作为母婴传播三病防控专家组成员,多次组织技术骨干队伍下乡督导胎传梅毒的防控工作,纠正了多例误诊误报的“确诊病例”。在某医院门诊调取资料核查胎传梅毒,得知患者范某某及其婴儿的基本情况:范某某,21岁,产后1个月携带婴儿看门诊,未见产前和分娩时的血检报告。2020-08-07(产后1个月),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方法:TPPA),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方法:TRUST,滴度1∶8)。婴儿彭某,男,1月龄,2020-08-07(出生后1个月),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方法:TPPA),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试验阳性(方法:TRUST,滴度1∶4)。未见出生时的梅毒相关检测报告和胎传梅毒临床症状描述记录,被门诊皮肤科医生诊断为胎传梅毒并填卡上报。当场问医生为何仅凭母婴的一次血清学试验结果就能断定婴儿感染梅毒?医生回答的理由是母亲感染梅毒,婴儿梅毒血清学试验双阳性而且没有其他感染途径,所以可以肯定是胎内感染梅毒。该医生否认有接受梅毒的诊疗知识培训班学习。

  诊断依据

  近年来,感染梅毒的孕妇越来越多,她们在产检时虽已接受了阻断干预治疗,但是,婴儿是否受累感染梅毒,还得从其血清检测的结果来研判。既不能仅凭某些血检结果阳性就诊断为胎传梅毒,也不能仅凭阴性结果而判断未感染。只有通过孕妇与婴儿在特定时期内,其血液的梅毒血清学试验结果经做对比评估,才能避免漏诊误诊,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经济损失、致残、医患纠纷等恶劣的社会不良影响。根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2021年版)》,生母为梅毒患者或感染者,婴儿是否患胎传梅毒的诊断依据,具备下述情形的一项则可确诊: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或镀银染色在早期胎传梅毒患儿的皮肤/黏膜损害处及组织标本中查到梅毒螺旋体,或梅毒螺旋体核酸检测阳性;

  (2)婴儿血清梅毒螺旋体IgM抗体检测阳性;

  (3)婴儿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滴度≧母亲滴度的4倍,且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阳性;

  (4)婴儿出生时非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阴性或滴度未达到母亲滴度的4倍,但在其后随访中发现由阴转阳,或滴度上升且有临床症状,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阳性;

  (5)婴儿随访至18月龄时梅毒螺旋体抗体血清学试验仍持续阳性。

  其实,感染梅毒螺旋体的孕妇虽经有效干预治疗,但其体内的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反应素)依然可以存在一段时间,梅毒特异性抗体可终身存在血液中,这2类抗体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因此,婴儿出生时这2类抗体呈阳性反应不足以支持诊断胎传梅毒。患梅毒产妇的婴儿其血清可能存在来自母体的梅毒特异性抗体和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如有可疑,应该随访动态观察婴儿梅毒血清学试验的结果变化,若达到胎传梅毒的确诊条件再作回顾性诊断。误诊误治,既浪费经济又折磨患者的精神,会导致医患纠纷,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治疗方案

  根据上级的指导性文件,制定了一系列防治措施。若发现胎传梅毒的确诊病例,则建议及时给予抗梅毒治疗。

  方案:(1)早期胎传梅毒(2岁以内)脑积液异常者,水剂青霉素G,每日10万-15万U/kg,出生后7日以内的新生儿,以每次5万U/kg,静脉给药每12小时1次,以后以每8小时1次,直至总疗程10-14日。或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U/kg,肌内注射,每日1次,疗程10-14日。脑脊液正常者,卞星青霉素G,5万U/kg,1次注射(分二侧臀肌)。对青霉素过敏者,可试用红霉素治疗。

  (2)晚期胎传梅毒(2岁以上),用普鲁卡因青霉素G,每日5万U/kg,肌内注射,连续10日为1个疗程。或用水剂青霉素,每日20-30万U/kg,以每次5万U/kg,静脉给药或肌内注射,每4-6小时1次,连续10-1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