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的生死抉择

2025-02-18 09:58:28 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 苏杰慧

南宁市社会福利医院   苏杰慧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缺氧,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重症病房中的疾病,其死亡率较高,且其临床处理和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常见病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如新冠病毒、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肺炎)、创伤与烧伤(如严重肺部损伤或大面积烧伤)、吸入有毒物质(如烟雾、化学气体)、全身性疾病(如败血症、急性胰腺炎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以及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麻醉药物等)引发的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表现多样,以急性呼吸衰竭为主。患者常感到呼吸急促、气促,因肺泡功能损害导致低氧血症,进而引发呼吸困难。血氧不足可使嘴唇、面部或四肢末端发紫,出现紫绀现象。

  此外,患者可能伴有持续咳嗽、咳痰量增多,并且肺部听诊可见湿啰音或干啰音,提示严重炎症或水肿。低氧血症表现明显,氧气治疗效果有限,血氧难以恢复正常。如未及时治疗,ARDS可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危及生命。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特别是是否有感染、创伤、药物使用史等。体格检查主要是观察呼吸情况、皮肤颜色等,检查是否有紫绀、心率加快等症状。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是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关键,通常会发现低氧血症,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二氧化碳潴留。

  影像学检查:胸部X光或CT检查是帮助诊断ARDS的关键。早期的胸部X光可能表现为双侧肺部浑浊影像,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肺水肿的影像改变。胸部CT检查能够更清楚地显示肺部病变的范围和性质。

  排除其他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和其他疾病如心衰、肺栓塞等类似,因此需要排除这些可能的疾病。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机械通气:对于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常采用小潮气量通气策略,以减少对肺部的进一步损伤。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还可以考虑使用高频振荡通气等特殊通气模式。

  氧疗与气道管理:为改善氧合,患者需要接受氧疗。对于无法通过常规吸氧改善氧合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高浓度氧气或正压通气。对于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插管并接受人工呼吸机支持。

  药物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抗炎药物(如类固醇)以及支持治疗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镇静剂等)。合理使用药物可以缓解炎症反应,降低肺部水肿。

  体外膜氧合:对于一些极为严重的患者,传统治疗手段无效时,可能需要考虑使用体外膜氧合。体外膜氧合通过人工肺系统为患者提供氧气,暂时替代肺部功能,支持患者度过危机。

  液体管理:ARDS患者常常伴有液体过负荷,合理控制液体入量,避免水肿加重,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与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虽然难以完全预防,但对于其高风险患者,早期干预和预防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发生率。

  早期识别与干预:对于高危患者(如重症感染患者、创伤患者等),要及时监测其呼吸功能,及早识别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征兆。

  感染控制: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特别是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防控措施。

  肺保护性通气:在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低潮气量通气和适当的呼气末正压,以减少通气引起的肺损伤。

  早期营养支持:为患者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功能,避免营养不良加重肺部功能衰竭。

  结语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中常见且致命的疾病之一,及时诊断、科学治疗及精心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逐渐多样化,尤其是机械通气和体外膜氧合技术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生存希望。然而,预防依然是减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关键,早期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预防措施,是防控这一疾病的重要手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