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卒中后抑郁:别让那些隐形的“心霾”偷走康复希望

2025-02-18 10:05:37 陕西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汪怡君 江远龙 于奇晋

陕西汉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汪怡君  江远龙  于奇晋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是卒中后常见的一种并发症,指脑卒中后出现的情感障碍综合征。目前我国卒中患者高达7000万人,每年新发病例200万人,其中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病程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抑郁。PSD具有高患病率、高漏诊率、高自杀风险、不易早期发现等特点,PSD患者在卒中后一年内功能障碍更严重、住院时间更长、康复结果更差、生活质量更低、死亡率更高,且较无PSD的患者,其卒中的复发风险也增加了1.49倍。目前公众对PSD的认知水平较低,重视程度不足,下面就让我们引起了解一下卒中后抑郁吧。

  卒中后抑郁的症状表现

  患者情绪低落且不稳定,易委屈落泪,性格改变,寡言少语,回避社交,对人多疑。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常被失眠困扰,入睡艰难,睡眠浅易惊醒,多梦早醒。既往兴趣爱好丧失,拒绝社交活动,总是闭门独处。伴胃部不适,食欲锐减导致体重减轻,还有心慌、胸闷、气短、头晕、头痛以及周身疼痛等症状。身体极度疲乏,不愿活动,对未来满心绝望,深感孤独无助,频繁自责,甚至萌生出轻生的念头,精神状态令人担忧。

  卒中后抑郁的发病机制

  PS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非常复杂,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障碍、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毒性和神经元可塑性受损、缺血性损伤引起的神经生物学功能障碍、免疫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

  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PSD的危险因素诸多,主要分为3类,卒中前致病因素(性别、遗传、卒中前抑郁及认知损害),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病灶部位、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卒中所致HPA轴失调、肠道菌群紊乱等),卒中后危险因素(残疾程度高、功能损害重、缺乏家庭社会支持等)。

  卒中后抑郁的诊断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提出的PSD诊断标准包括:(1)抑郁情绪或快感缺失的表现;(2)症状表现在病理生理学机制方面与卒中相关;(3)症状表现不能用其他相关精神障碍解释;(4)精神障碍并不仅仅表现为精神错乱;(5)由症状引起身体的剧痛及损伤。目前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及筛查量表来早期发现PSD及存在PSD风险的患者,较为常用的量表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及PSD早期症状评价量表等,同时还会参考患者的卒中病情严重程度、恢复情况以及既往精神病史等,从而达到准确诊断的目的,防止因疏忽而延误治疗。

  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与预防

  PSD的产生与多种因素相关,一方面源于卒中造成的脑损伤,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功能障碍、身体功能残疾和生活质量下滑等状况;另一方面,人格特质、应对问题的方式、过去的情感障碍病史以及社会支持等社会心理因素也在其中起着作用。鉴于此,为实现最优治疗成效,需重视个体化治疗原则,整合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康复训练等多样化的治疗方法。此外,应密切留意患者的依从性、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症状再发的可能性,以保障治疗过程的科学、有效与安全,提升患者的康复水平和远期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主要有传统的三环类(多塞平、盐酸阿米替林片等)、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艾斯西酞普兰等)、特异性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米氮平等)、中药制剂(乌灵胶囊、疏肝解郁胶囊等)。目前较为提倡且应用广泛的如: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舍曲林,在老年卒中患者中的配伍禁忌较少,上述药物的运用必须严格遵照医生的嘱咐进行,通常单药为主,鉴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应从最小推荐剂量的1/4-1/2起步,之后再谨慎地逐步调整剂量,或增或减。同时,要留意药物的不良反应,确保药物治疗足剂量、足疗程。当抑郁症状减轻后,不能立即停药,还需维持治疗至少4-6月,以降低复发的风险。倘若按照正规的药物治疗方案持续4-6周,而抑郁症状无显著好转,那么就需前往精神专科门诊,寻求更专业的诊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心理治疗策略:认知行为疗法旨在引导患者察觉并修正自身负面的思维定式与行为习性,助力其构建起乐观积极的心理架构。支持性心理治疗则为患者搭建起情感抒发的平台,使其得以排解内心压力,进而提升应对并战胜病魔的信念。

  物理治疗手段:涵盖针刺疗法、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电休克治疗等多种方式,为患者的康复提供多样化的途径选择。

  家庭与社会支持:家庭成员要给予病人更多关爱、理解与耐心,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生活,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积极向上的康复环境。同时良好的社会医疗保险、单位领导和同事或朋友的关心,都有利于减轻和消除病人的不良情绪。

  其他: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音乐、冥想、放松训练、体育锻炼等均可助于恢复。

  卒中后抑郁是一种常见且危害严重的心理并发症,它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远期生活质量,虽隐匿,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动员家庭、社会和医疗多方面的力量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关怀与支持,就能够帮助患者驱散心头的阴霾,帮助他们跨越这道身心康复路上的难关,重新踏上健康、幸福的生活之路,让生命再次绽放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