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糖尿病早筛早防:您的健康由您掌控

2025-02-20 15:15:59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马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 姚鹏鲲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马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   姚鹏鲲

  糖尿病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脏功能衰竭等。然而,糖尿病并非像其名称中所隐含的“糖”字那样无法掌控。

  认识糖尿病:揭开“甜蜜杀手”的神秘面纱

  糖尿病是什么?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调节失衡的疾病。胰岛素帮助细胞吸收血糖作为能量,若功能失常,血糖会持续升高,长期影响身体健康。

  糖尿病的类型

  1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并破坏产生胰岛素的胰腺细胞,导致胰岛素严重不足。

  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占所有糖尿病病例的90%以上,主要与不良生活习惯(如肥胖、缺乏运动)、遗传因素有关,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

  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在怀孕期间,通常是由于激素变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增加,多数在分娩后会恢复正常,但增加了未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的警示信号

  频繁口渴和排尿、异常饥饿或体重减轻、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皮肤干燥或瘙痒、经常感到疲劳。

  早筛早知:糖尿病的筛查方法

  为什么要进行早期筛查?深入剖析

  早期筛查糖尿病之所以至关重要,是因为糖尿病在初期往往症状轻微甚至无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视。然而,这段时间却是干预效果最佳的“黄金期”。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或早期的患者,这一时期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延缓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健康寿命。

  谁应该进行糖尿病筛查?全面覆盖

  年龄与风险因素:年龄超过45岁,尤其是伴有超重(BMI≥24)、肥胖(BMI≥28)、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高血脂(总胆固醇≥5.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等任一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糖尿病筛查。

  特殊人群:曾经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的女性,即使在产后血糖恢复正常,也应视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筛查。

  症状提示: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视力模糊、皮肤异常瘙痒、反复感染不愈等糖尿病警示信号时,应立即进行血糖检测。

  筛查方法:科学精准

  空腹血糖测试:这是最基本的筛查手段,要求至少8小时未进食后测量血糖水平。正常空腹血糖应低于6.1mmol/L,若介于6.1-7.0mmol/L之间,则提示可能处于糖尿病前期。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此测试能更准确地评估身体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受试者需空腹服用75克葡萄糖溶液,然后在2小时内多次测量血糖。若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这一指标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是评估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正常HbA1c应低于6.5%,若介于6.5%-7.0%之间,提示糖尿病风险增加。

  随机血糖测试:不考虑进食时间,任何时间点的血糖测量。若随机血糖≥11.1mmol/L,且伴有糖尿病症状,可直接诊断为糖尿病。

  趣味小知识:寓教于乐

  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座精密的“糖工厂”,血糖就像是生产线上的“原材料”。定期检测血糖,就像是给这座工厂做“天气预报”,能够提前预知血糖的“晴雨变化”,从而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即生活习惯和治疗方案),避免“血糖风暴”(即高血糖或低血糖)的突袭。

  早防早控:生活中的糖尿病防线

  饮食管理

  均衡膳食:多吃蔬菜、全谷物、瘦肉和低脂乳制品,限制加工食品、高糖饮料和红肉的摄入。

  适量控制碳水化合物: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糙米、燕麦)而非精制碳水化合物(白面包、白米),有助于稳定血糖。

  定时定量: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运动处方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

  力量训练:每周两次的力量训练可以帮助提高肌肉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日常活动:尽可能多地走路、爬楼梯,减少久坐时间。

  健康生活习惯

  充足睡眠:保证每晚7-9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有助于调节血糖和胰岛素敏感性。

  减压:长期压力会导致血糖升高,尝试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

  科技辅助

  利用智能手环或健康APP监测日常步数、心率和睡眠质量,甚至部分设备还能监测血糖,让健康管理更加便捷。

  参与在线糖尿病教育课程,了解最新研究动态,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

  成功案例分享:张阿姨,一位曾经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坚持每天快走一小时、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比例,减少米饭摄入量),并在手机上设置提醒监测血糖,仅仅半年时间,她的血糖水平就回到了正常范围,成功避免了糖尿病的发生。

  结语

  糖尿病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早期的筛查与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控制在萌芽状态。记住,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可能失去一切。让我们从今天开始,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让糖尿病不再是威胁我们生活的“甜蜜杀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