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中医辨治糖尿病全攻略:从辨证到日常调养

2025-03-18 15:58:09 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陈玉霞

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陈玉霞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属于一类代谢性疾病,长期困扰着无数患者。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对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中医将糖尿病归为“消渴病”范畴,拥有悠久的认识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中医对糖尿病是怎样的认识?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为“消渴病”。这一病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体现了中医对糖尿病的悠久认识。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这些因素导致体内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进而引发消渴病。消渴病主要涉及肺、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这些脏腑在中医理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功能失衡直接影响体内的水液代谢和能量转化,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中医如何对糖尿病进行辨证施治?

  肺热津伤证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等症状。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这些都是肺热津伤证的典型表现。中医治疗以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为主。常用方剂如消渴方加减,其中天花粉、黄连、生地黄、藕汁等成分,能有效清热生津,缓解口渴多饮等症状;胃热炽盛证的患者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是此类型的典型舌脉象。中医治疗以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为主。玉女煎加减是常用的方剂,其中的石膏、知母、麦冬、牛膝等成分,能清胃热、滋肾阴,达到平衡体内阴阳的目的;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口渴多饮、尿频量多,同时伴有神疲乏力、自汗盗汗、气短懒言等症状。舌淡红,苔白而干,脉弱,是此类型的舌脉象特点。中医治疗以益气养阴为主,常用方剂如玉泉丸加减或七味白术散。这些方剂中的人参、白术、茯苓、藿香等成分,能健脾益气、生津止渴,有效改善气阴两虚的症状;肾阴亏虚证的患者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口干唇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是此类型的典型表现。中医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常用方剂为六味地黄丸加减。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等成分,能有效滋补肾阴,缓解症状。若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伴有失眠、烦躁等症状,治疗时则以养阴清热、固精潜阳为主,可用六味地黄丸加龟板、黄柏、牡蛎、龙骨、知母等。

  从中医角度来看,怎样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日常调养?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础。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同时,根据自身体质和病情,选择具有降糖作用的食物。主食方面,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荞麦、豆类、蔬菜等,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血糖波动。蔬菜中,苦瓜、山药、桑叶等食物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可以适当食用。苦瓜中的苦瓜皂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糖;山药中的黏液蛋白能包裹肠内的其他食物,使糖分被缓慢地吸收,从而控制饭后血糖上升。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血糖代谢。中医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气功等。这些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运动时间方面,建议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时间可以选择在餐后1小时左右,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运动强度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

  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影响较大。长期的焦虑、抑郁、愤怒等不良情绪可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情志调养也是糖尿病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环。患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对于已经出现心理问题的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

  总之,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他一系列的并发症。相信在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施治背景下,将为患者提供不同种类型糖尿病的有效治疗方案,配合后续的药物控制,能够让糖尿病患者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消除糖尿病所带来的一系列不良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