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安宁疗护:让生命末期绽放尊严与温暖之光

2025-03-26 14:17:20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王艳松

  你是否想过,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我们该如何选择?是在各种医疗器械的包围下,承受着痛苦和恐惧,还是在安宁与舒适中,平静地度过最后的时光?这就是安宁疗护所要探讨的问题。

  什么是安宁疗护?

  安宁疗护(Hospice  Care),也被称作临终关怀或舒缓医疗,是一种专门为疾病终末期患者提供的全方位照护模式。与传统医疗追求治愈疾病、延长生命不同,安宁疗护的核心目标是通过缓解身体疼痛、改善心理痛苦、维护患者尊严,帮助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定义为:通过早期识别、全面评估和治疗疼痛等方式,预防和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改善面临威胁生命疾病的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

  安宁疗护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和价值观,既不加速死亡,也不刻意拖延生命进程。它借助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像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等专业人员共同努力,为患者提供症状管理、心理支持、灵性关怀及家属抚慰等综合服务。

  安宁疗护的起源与发展

  现代安宁疗护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67年,西西里·桑德斯(Dame  Cicely  Saunders)博士在伦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安宁疗护机构——圣克里斯多福护理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她提出的“全人、全程、全家”照护理念,为安宁疗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这一充满人文关怀的照护模式迅速在欧美国家传播开来:美国在1974年建立了首家安宁疗护机构,日本于1981年引入相关服务。

  我国对安宁疗护的探索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北京松堂医院成立了国内首家安宁病房;2006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成立,有力地推动了安宁疗护行业的规范化发展。2017年,国家卫健委启动首批全国安宁疗护试点,标志着我国安宁疗护事业在政策支持下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安宁疗护的现状与挑战

  到2023年,我国已有91个城市开展国家级安宁疗护试点,全国安宁疗护机构超过4000家。然而,安宁疗护在我国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受传统文化中“避谈死亡”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将安宁疗护误解为“放弃治疗”,导致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不足。而且,安宁疗护资源分布不均,服务大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基层和农村地区的覆盖较为薄弱。同时,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也十分突出,全国仅有约1万名医护人员接受过系统培训,远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不过,国家也在逐步加大对安宁疗护的支持力度。“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多地医保已覆盖部分安宁疗护项目。但如何打破文化壁垒、提升服务可及性,依然是我们需要攻克的关键课题。

  安宁疗护的社会意义

  安宁疗护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对患者来说,它能让患者告别“过度医疗”的痛苦,在舒适与尊严中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对家属而言,既能减轻照护压力,又能获得心理疏导,还能避免因盲目抢救导致的家庭经济负担;从社会层面看,安宁疗护有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减少无效治疗支出(研究表明,安宁疗护可降低终末期患者30%的医疗费用);在医学伦理方面,它推动了从“技术至上”到“人文关怀”的价值观转变,重塑了医患关系。

  安宁疗护的服务方式

  在服务方式上,安宁疗护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医生负责控制疼痛症状,护士进行日常护理,心理师疏导情绪,社工协调资源,志愿者提供陪伴。服务场所也十分灵活,有医院安宁病房、社区疗护中心、居家上门服务等,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其核心服务内容涵盖症状管理,如使用吗啡缓解癌痛、处理呼吸困难等;心理支持,通过“叙事疗法”帮助患者表达未了心愿;灵性关怀,尊重患者信仰,协助患者与自我、他人达成和解;家属支持,包括哀伤辅导、法律咨询、殡葬事宜指导等。

  结语

  安宁疗护就像是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生命最后的旅程,让患者在爱与关怀中,带着尊严和温暖,平静地走向生命的终点。希望未来,安宁疗护能被更多人了解和接受,让每一个生命末期的患者都能得到这份温柔的守护。通过安宁疗护,我们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身体上的舒适,更能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让生命的最后一程充满尊严与温暖。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安宁疗护的普及与发展,为每一个生命末期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带来更多的关怀与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