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疗法
流行性腮腺炎在临床上简称腮腺炎或流腮,俗称“猪头疯”“蛤蟆瘟”“对耳风”等,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该病毒主要侵犯腮腺但也可侵犯他各种腺体(如性腺、乳腺、胰腺、甲状腺等)神经系统(脑膜、脑、脊髓及脑神经等)及心脏等。常流行于冬、春两季,儿童、青少年是易感人群。起病急,发热畏寒,1-2日后腮腺肿痛,其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局部压痛,腮肿3-4日达到高峰,全病程约7-12日。
对于流行性腮腺炎目前临床上无特殊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处理。目前临床上治疗常用的药物:利巴韦林、阿糖腺苷、清开灵、蒲地蓝等,如果患者出现发热要及时应用退热药,注意休息,多饮水,同时要严密防范胰腺炎、睾丸炎、卵巢炎等合并症。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西医治疗和中药治疗,西医主要是对症治疗,如果我们采用西药治疗没有好转的话,还可以采用中药治疗的方法。近年有临床研究表明用中药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佳。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主要成分是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经提取有效成分精制而成。四味中药均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作用。
中医称流行性腮腺炎为痄腮,中医认为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是风湿邪毒从口鼻传入,侵犯少阳胆经,邪毒与气血互结,郁而不通,壅滞于耳下、耳前,而致发病。在治疗上多以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主。下面介绍几则治疗该病的食疗验方。
绿豆白菜心汤:用生绿豆100克置小锅内煮至将熟时,加入白菜心2-3个,再煮约20分钟,取汁顿服,每日1-2次。
陈醋大蒜泥方:陈醋,去皮大蒜各等量,同捣如泥敷患处(若出现发热、头疼等全身症状者,加用内服药治疗),1日敷2-4次,每次现捣现敷,直至消退。
胡椒粉白面糊:以胡椒粉0.5-1克,白面5-10克混合温水调糊状,涂纱布上敷肿处固定。
白萝卜糊方:捣白萝卜如糊,包细布内,垫颊下,有的患者一夜后肿痛尽消。
陈小麦陈醋方(古方乌龙膏):陈小麦愈久愈好,研粉,以锅炒之,久炒则干,成黄黑色,冷定研末,以陈米醋调成糊,熬如黑漆,以瓷罐收之。收膏外敷患处,有消肿止痛功效。
泥鳅滑液:将泥鳅洗净后放入盆内,加白糖适量(可将白糖撒布在泥鳅身上),搅拌后,待片刻,取其滑液,外治丹毒、疔疮、腮腺炎等症。
蚯蚓砂糖方:从地里现抓5-6条活蚯蚓(中药称地龙),用水冲洗干净放入碗中,同时放入两汤匙白砂糖,10分钟后,蚯蚓溶化,只余无色透明的糊状物。将此糊状物直接涂抹在患处,早晚各1次即可痊愈,如果病情较重可照此方连涂3天。
金银花汁:取鲜金银花30克或干品15克。将金银花稍加水浸洗后,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沸5分钟,去渣取汁约200毫升。有清热解毒作用。以上为1日量,作冷饮或凉茶,分2-3次饮服,连用3-5天。
对流行性腮腺炎,除以上食疗外,中药外治也有特效。现介绍数方,供选用。
鲜芙蓉叶捣烂后外敷患处,日敷2-3次,2-4天可愈。
鲜马齿苋30克,捣烂如泥,外敷患处。每日1剂。
鲜蒲公英20克,捣烂,加鸡蛋清调匀外敷患处。每日1剂。
鲜侧柏叶适量,捣碎后再加适量鸡蛋清一同捣烂如泥,敷于患处,数次即愈。
鲜仙人掌块,去除刺、毛,捣烂如泥(忌用铁器),敷于患处,每天2-3次。
青黛3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用鸡蛋清适量调匀,外敷患处,每天1次连用3天。
绿豆适量,鸡蛋数个。将绿豆研细过筛,绿豆粉与鸡蛋清调成糊状,涂于患处,每日数次。一般3-5日即可痊愈:
吴茱萸9克,大黄6克,胆南星3克,紫花地丁12克,共研为细面,每次取6-15克,加醋调成糊状,敷于涌泉穴,用胶布或绷带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3次即可痊愈。
赤小豆40克,大黄20克,白蔹10克,赤芍10克,共研为细面,分4份,取1份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外敷患处,干后再敷,3天可治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