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折护理要点:细心呵护,安全康复
骨折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但是对老年人群来说,骨折的恢复期更漫长,也更需要细心呵护。老年人骨折恢复期短则三个月,长则半年。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不比年轻人,所以在居家护理期间,护理人员一定要注意这些事项,以帮助老人安全康复。
心理护理
在老年人骨折护理期间,心理护理关系到老年人能否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康复训练,早日恢复健康。骨折多数是在突发情况下产生的,身体的疼痛加上无法自主活动,老年人会感觉自己成为子女的拖累,是“无用”之人。在骨折休养期间出现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不愿意接受子女或者护理人员的照顾。因此家属一定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照顾,开解患者内心,让患者没有后顾之忧。在良好心态支持和细心照顾下,即使是高龄老人也能在四周左右出现明显好转。
营养护理
老年骨折患者多数情况下无法自理,下床、行走都十分困难。为了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部分老人会选择少喝水,少进食,减少如厕次数。骨折愈合需要营养支持,在护理期间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告知老人补充营养的重要性。在饮食方面,根据骨折恢复愈合周期安排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食物。新鲜的蔬菜、水果必不可少。提醒、监督老年人多喝水,保持大小便通畅。
并发症护理
骨折容易带来并发症,影响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在护理期间,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十分重要。在长期卧床休养期间,局部皮肤、组织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受阻,压疮主要出现在踝关节、足跟部等部位。护理时要及时帮助老年患者翻身,调整姿势。勤更换床单、被罩和贴身衣物,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对部分骨骼突出的部位,可以使用减压贴。老年人的身体功能减退,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疾病、肺部并发症等都是常见的并发症问题,要多鼓励患者喝水排尿,健康饮食,注意阴道清洁。肺部并发症主要是由于运动量减少,受凉感冒等引起的,所以要帮助老人咳痰,及时治疗感冒。如果是女性骨折患者,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进食高钙食物。
功能锻炼
在骨折恢复期间,及早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恢复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功能训练坚持循序渐进原则,逐步提高运动幅度与强度,延长训练时间。在骨折治疗后两周内,主要对患肢肌肉进行舒张、收缩运动。两周后,协助患者针对骨折部位上下关节进行锻炼,避免肌肉萎缩。在骨折恢复后期,主要进行关节训练,负重训练和生活训练,帮助恢复关节功能,自主独立活动。
骨折是老年人身体健康一大影响因素。在老人骨折后,千万不能忽视骨折护理和照顾。细心呵护,就能安全康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