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大揭秘:小心“头破血流”
脑出血是一种突发性强、危险性高的疾病,常被称为“头破血流”的隐形杀手。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危及生命。那么,脑出血到底是什么?如何通过科学的护理预防脑出血?
脑出血是什么?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病因多样,绝大多数是由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血管畸形引起血管破裂。患者多在活动中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病,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脑出血能提前预防吗?
尽管脑出血具有突发性,但通过以下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其发生的风险: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诱因,因此控制血压是预防脑出血的关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压。
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研究表明,140/80mmHg可能是预防脑血管病的理想血压值。然而,部分患者在血压降至这一水平后可能出现脑缺血症状,这可能与降压速度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逐步降低血压,确保患者无不适症状。
保持血压平稳:规律服药,不可随意增减或者停止用药,降压过程应缓慢而稳定,避免过快降压,血压波动过大对血管壁造成损害,血压过高容易引发脑出血,同时防止降压过快,血压过低导致脑灌注不足。
保持心情舒畅:脑出血患者多在活动中或者情绪激动时发病,高度应激事件可能引发交感神经介导的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大幅波动。高血压患者在紧张时血管收缩反应更为持久,保持放松心情,规律作息,避免情绪紧张激动,对控制血压非常重要。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多时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导致颅内压增高。除了药物治疗,还可以通过限制盐摄入、减轻体重、降低血脂、适度运动以及生物反馈疗法等方式巩固降压效果。
控制其他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通过戒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减肥,适当运动等方式来控制危险因素,能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脑出血的急救与护理
急救措施
(一)及时呼叫急救:当发现有人出现疑似脑出血的症状时,第一时间要拨打120急救电话。
(二)确保呼吸道顺畅: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这一操作主要是为了防止患者呕吐时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而导致窒息。呼吸道的通畅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重要保障。
(三)减少不必要搬动:应尽量避免移动患者,等待专业的救护人员到来。
护理
(一)护理的重要性:通过有效的护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出院后的护理要点
休息充足:患者要避免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因为过度劳累极有可能再次诱发脑出血。充足的休息能够让身体得到恢复,减轻身体的负担。
安全环境:居住环境要通风、安静且光线适宜,地面不能太滑。这样的环境可以减少患者发生意外的风险,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
乐观情绪:患者要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情绪的稳定对身体的恢复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积极的情绪有助于身体的康复。
适当运动:坚持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比较适宜的。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机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能过高,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健康饮食:在饮食方面,要低盐低脂清淡饮食,少吃油腻、腌制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高纤维素的蔬菜如菠菜、青菜等,多摄入高营养的食物如蛋奶、肉,同时要多喝水,多吃香蕉、橘子等水果,并且要戒烟戒酒。
康复训练:对于肢体或语言功能有障碍的患者,要加强安全监护及相应的训练。如果患者日常生活基本能自理或者能部分自理,要防止跌倒以免再次受伤,同时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对于语言功能障碍表达不清的患者,家人要鼓励其逐步练习语言功能,首先,指导患者做鼓腮、咀嚼、吞咽及舌头伸缩锻炼的正确方法,帮助其逐步恢复口腔肌肉及吞咽的灵活性及功能。随后,会引导患者从简单的发音开始,慢慢过度到词语,说一句话,再到进行简单的交流,也可以练习朗读报纸,循序渐进的进行朗读训练,以此来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恢复。
预防并发症:加强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特别注意预防相关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长期卧床的患者要抬高床头30-45°,保持床单清洁干净,加强翻身拍背,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引起褥疮,喂食后不宜马上翻动患者,避免食物返流或者误吸引发肺部感染,加强协助做好肢体的按摩及训练,防止肢体功能丧失及肌肉萎缩等。
脑出血虽然凶险,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和复发的风险。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关注自身健康,远离脑出血的威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