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阴道炎症,中医有妙招
阴道炎是一种妇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炎症,这种疾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在治愈后也很容易复发,需要患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那么,在治疗反复发作的阴道炎的过程中,我国传统中医又有哪些好办法呢?
阴道炎有哪些类型?
细菌性阴道病 细菌性阴道病通常是由于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衡,进而使阴道受到感染引起,这种阴道炎通常会导致患者的白带变为灰白色且带有鱼腥味,但相对而言这种阴道炎导致的阴道瘙痒与灼热感较为轻微。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真菌感染型阴道炎,这种阴道炎是由于假丝酵母菌在阴道环境内过度生长而引起的,患者通常会感到阴道内出现严重的瘙痒与灼热感,同时还会产生豆渣样或者乳凝样的较为稠厚的分泌物。
滴虫阴道炎 滴虫阴道炎是由于寄生虫——阴道毛滴虫引发,这种阴道炎主要是通过性传播感染,而其主要特征则是泡沫状的黄绿色分泌物以及强烈的异味、瘙痒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在排尿时感到明显的疼痛。
萎缩性阴道炎 萎缩性阴道炎指的是发生在绝经后的女性身上的阴道炎症,这类阴道炎通常是由于女性绝经导致雌激素水平降低,进而使阴道壁变薄干燥、防御能力下降而引起,其症状主要包括轻微的分泌物增加、阴道刺激感以及轻度的出血等。
中医对阴道炎的常见分型
湿热下注型 湿热下注型指的是患者体内湿气与热邪相互结合并向下侵犯至生殖系统而引发的阴道炎症,这类患者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白带异常增多、颜色呈黄绿色、质地黏稠且异味明显,同时患者还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尿频尿急等症状。
脾虚湿盛型 脾虚湿盛型指的是由于患者脾脏虚弱、水湿内停而形成湿邪,进而由于湿邪侵犯生殖系统引发的阴道炎。由于脾是后天之本,因此脾虚湿盛型阴道炎患者不仅会出现白带量多有异味、外阴瘙痒等症状,而且还会有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长此以往还会对患者的整体健康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肾虚型 肾虚型阴道炎主要见于老年女性或产后妇女,这类患者通常是由于年龄的增长或生育后恢复不佳导致肾脏功能减退、肾阳不足无法温煦生殖系统而发病。而在日常生活中,肾虚型阴道炎患者不仅会出现白带异常、月经不调等表现,还经常有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耳鸣头晕等症状。
热毒蕴结型 这种情况一般是患者忽视卫生,造成病毒入侵阴器、胞宫导致,或是热甚化火成毒,带下量多,黄绿如脓,或赤白相兼,或五色杂下,状如米泔,臭秽难闻,小腹疼痛,腰骶酸痛,也会有口苦咽干。
中医如何治疗阴道炎?
内服法 在中医治疗阴道炎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证型选择药物内服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方法,例如,湿热下注型需要使用清热利湿的龙胆泻肝汤,脾虚湿盛型需要使用健脾益气、化湿止带的完带汤,肾虚型需要使用补肾固本的知柏地黄丸,而热毒蕴结应使用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等等。
熏洗法 熏洗法指的是使用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痒功效的药物加水煎制后让患者进行坐浴或冲洗,借助热水的温热效应疏通经络,进而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的治疗方法,而常用的药材则主要有苦参、黄檗、蛇床子等。
栓剂法 栓剂法指的是使用含有中药成分的阴道栓剂置入患者的阴道内部,使药物成分透过阴道黏膜直接吸收而实现消肿止痛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因阴道炎导致阴道发生粘连甚至闭锁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栓剂,否则可能导致患者的阴道粘连被强行撕裂而造成更大的伤害!
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阴道炎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所以除了了解常见的这些中医妙招之外,还要注意做好相关的预防。主要预防有穿着全棉宽松透气的内裤,并对内裤进行及时换洗晾晒,正确地清洗外阴,用清水就可以,不要过于频繁过度地去用药物冲洗,注意经期卫生,选择合适的卫生巾并及时更换。对于有交叉感染的阴道炎,在治疗期间严禁性生活,伴侣要接受治疗,不要因为担心疾病而害怕见医生,发现问题之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问题的进一步加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