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腹透VS血透,肾衰患者该怎么选?

2025-04-28 09:27:07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 马林

  当慢性肾衰竭发展到终末期,患者的肾功能已无法维持基本代谢和排毒功能,必须依靠肾脏替代治疗延续生命。目前常用的两种透析方式是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二者在治疗机制、实施方式、生活影响、感染风险和费用负担等方面存在差异。面对选择,患者应结合自身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和经济能力,在医生指导下做出科学决策,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

  治疗原理及方式差异

  血液透析通过外接设备滤过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每周需进行2至3次,每次4小时左右,治疗需在医院或透析中心完成,需建立好血管通路才能进行。腹膜透析则利用腹膜作为天然半透膜,将透析液注入腹腔,再将置换毒素后的透析液排出体外,通常每天更换3到4次,可由患者在家中自行完成,通过腹膜透析导管进行规范无菌操作。

  生活方式与依从性对比

  血透治疗时间固定,需规律往返医院,适合有交通便利条件及依从性高的患者。腹透方式更灵活,患者可在家中完成,能维持相对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节奏,适合有一定自理能力和家庭支持的患者。但腹透需具备操作能力及卫生管理意识,若管理不当易引发感染,治疗依从性直接影响疗效与安全。

  治疗效果与长期预后分析

  血透清除效率较高,适合毒素水平较高或急性加重的患者。腹透清除强度相对较弱,但更能保留残存肾功能,初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好。长期透析中腹透可能因腹膜功能衰退需转为血透,而血透患者常见低血压、痉挛等并发症,长期心血管负担较大。治疗效果需综合个体情况进行评估。

  感染风险与并发症考量

  血透的风险多集中在血管通路,如感染、血栓栓塞和狭窄,且透析中心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腹透主要风险是腹膜炎,与透析操作是否规范密切相关,若不注意无菌原则易引发严重感染。患者需根据自身卫生条件与护理能力评估风险,并坚持规范随访和操作。

  经济成本与医保政策比较

  腹透设备简便、操作费用低,但药品耗材支出较高;血透设备复杂、人力成本高,但在多地医保覆盖率较高。全国各县市区根据当地政策对透析病人均有慢病管理,费用差异逐渐缩小。患者应根据当地医保政策、透析补助与家庭经济状况合理选择。

  适应人群与医生建议的重要性

  腹透适合生活规律、手部灵活、自理能力强、环境卫生条件良好者,尤其适合居住偏远或年轻患者;血透更适合有基础疾病、操作能力弱或需要专业医疗支持的老年患者。透析方式选择应基于专业医生评估,综合临床表现、生活能力和社会支持因素,医患协商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实现生存与生活质量的平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