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骨科护士提醒:预防血栓,别让生命之河突然“断流”

2025-05-09 10:09:31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汤娇娇

  真实案例敲响警钟

  2023年上海某医院骨科病房,58岁的张先生顺利完成膝关节置换术后,因怕疼拒绝早期下床活动。术后第五天突发呼吸困难,确诊为肺栓塞,经抢救虽脱离危险,却留下永久性肺损伤。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上演——全球每37秒就有1人死于静脉血栓,而骨科手术患者风险较常人高出3倍以上。

  血栓形成的“隐形杀手”

  骨科创伤或术后,血栓风险激增源于三重机制:

  1.血液高凝:手术创伤使凝血因子浓度激增,如同给血液“加稠”。

  2.血流淤滞:卧床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速度下降50%-70%。

  3.血管损伤:骨折移位或术中操作直接损伤血管内皮。

  更令人警惕的是,约60%深静脉血栓(DVT)早期无症状,等到出现腿肿、胸痛时,血栓可能已如“定时炸弹”般随时危及生命。

  骨科患者的“防栓密码”

  医疗级防护:

  梯度压力袜:选择18-21mmHg压力等级,晨起前穿戴,每日持续8小时。

  间歇充气泵:每天3次,每次30分钟,模拟行走时的肌肉泵作用。

  药物预防:低分子肝素注射需严格按时,自行购服阿司匹林可能适得其反。

  康复黄金期运动(术后6-72小时):

  踝泵运动:每小时做20次,脚尖画圈幅度要超过30度。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平躺时膝盖下压床垫,保持5秒,重复15次/组。

  床边坐立:术后首日即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每次不超过10分钟。

  全民适用的防栓指南

  办公室防栓策略:

  设置每小时“站立警报”,接电话时走动。

  座椅下放置矿泉水瓶,用脚滚动按摩小腿。

  午休时做3分钟“空中蹬车”运动。

  居家防护要点:

  沐浴水温不超过42℃,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

  看电视时配合足踝旋转运动,每小时消耗热量相当于散步500步。

  睡前抬高下肢15-20度,保持30分钟。

  饮食调控:

  每天饮水1500-2000ml,可饮用淡绿茶(含茶多酚抑制血小板聚集)。

  增加ω-3脂肪酸摄入(三文鱼、亚麻籽油)。

  慎用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需经专业评估。

  警惕这些危险信号

  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

  单侧小腿周径突然增粗>3cm。

  腿部皮肤温度升高伴不明原因低热。

  深呼吸时胸痛加剧,血氧饱和度<95%。

  走出防栓误区

  误区1:“年轻就不会血栓”——25岁程序员连续加班后猝死的案例警示我们,久坐4小时血栓风险即开始累积。

  误区2:“按摩能消栓”——已有血栓时盲目按摩可能引发栓塞。

  误区3:“吃药就不用动”——抗凝药仅降低50%风险,必须配合运动。

  构建防栓安全网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

  D-二聚体筛查(>500μg/L需警惕)。

  下肢静脉彩超(检测瓣膜功能)。

  血栓弹力图检测(个性化评估凝血状态)。

  结语:血栓预防是场“持久战”,需要医患携手。记住这个公式:1小时活动+2升水+3分钟运动=健康循环。让我们共同守护生命之河畅通无阻,别让沉默的血栓成为健康“终结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