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心跳忽快忽慢要警惕

2025-07-07 10:01:30 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人民医院 阮秋霞

  一、心律失常是怎么回事?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信号异常导致的心跳节律或频率改变,可能表现为心动过速、过慢或不规则。它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脏结构异常、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长期精神压力或遗传因素等。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跳动由窦房结控制,形成规律的“窦性心律”。但当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时,就可能出现早搏、房颤、室速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差异较大,有些人可能仅表现为轻微的心悸,而有些人则可能因严重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甚至猝死。因此,当出现心跳异常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二、心律失常有哪些危害?

  心律失常对身体的危害主要取决于其类型和严重程度。轻微的心律失常(如偶发早搏)可能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影响,但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导致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甚至危及生命。具体危害包括: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律失常会影响心脏泵血效率,导致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对于健康人来说,这种影响可能不明显,但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表现为心绞痛、气短,严重时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

  2.脑动脉供血不足

  心脏泵血异常会影响脑部供血,轻则导致头晕、视物模糊,重则可能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卒中。尤其是老年人和脑血管疾病患者,心律失常可能加重脑损伤风险。

  3.肾动脉供血不足

  心律失常时,肾脏血流减少,可能导致少尿、蛋白尿,甚至引发肾功能损害,长期发展可能形成慢性肾病。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

  快速型心律失常可能引起肠道缺血,导致腹胀、腹痛、腹泻,严重时甚至引发肠麻痹或消化道出血。

  5.心功能不全

  长期心律失常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肌疲劳,最终可能诱发心力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咳嗽等症状。

  三、心律失常的日常护理

  心律失常的治疗不仅依赖药物或手术,日常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合理的心理调节、生活方式调整和饮食管理能有效减少发作频率,提高生活质量。

  1.心理护理

  许多心律失常患者因病情反复而焦虑、恐惧,甚至丧失治疗信心。因此,患者及家属应学习基本的心脏健康知识,正确认识疾病,避免过度紧张。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鼓励其参与社交活动,保持乐观心态,减少精神压力对心脏的影响。

  2.生活管理

  适度运动:急性发作期需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增加活动量,如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律失常。

  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噪音和污染,避免寒冷或闷热环境刺激心脏。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律失常风险,应彻底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

  预防感染: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减少呼吸道感染风险,因病毒感染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脏病。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稳定心脏功能。

  3.饮食调理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调理需要科学搭配,既要注重营养摄入又要避免加重病情。日常应多吃燕麦、小米、红豆等全谷物和杂粮,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能有效调节血脂和血糖;同时要适量摄入鱼类、瘦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避免食用高脂肪肉类;新鲜蔬果如菠菜、苹果、蓝莓等富含抗氧化物质,对保护心血管健康大有裨益;在食用油选择上,建议使用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健康油脂,减少动物油摄入。在饮食禁忌方面,要严格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的摄入,这些食物容易加重动脉硬化;高糖食物包括甜点和含糖饮料也要尽量避免,以防诱发代谢异常;此外,辣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可能对心脏产生不良刺激,加重心律不齐症状,同样需要限制。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但不可忽视的心脏问题,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当出现心悸、头晕、乏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同时,通过科学的日常护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