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的“甜蜜”烦恼:血糖监测,扎一下心不慌
糖尿病,这个被称为“甜蜜”的烦恼,困扰着众多患者。在糖尿病的管理中,血糖监测是极为关键的一环,就像一盏明灯,为患者和医护人员照亮了对抗疾病的道路。
一、认识糖尿病与血糖监测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发,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出现缺陷是其根源所在。“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是大家熟知的典型症状,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皮肤瘙痒。然而,这些症状只是冰山一角,长期的代谢紊乱会像隐藏在暗处的“黑手”,对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造成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在病情严重或受到应激时,还可能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等急性严重代谢紊乱。
血糖监测在糖尿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就如同航海时的罗盘,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提供指引,确保患者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从而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二、血糖监测的方法与护理要点
1.家用血糖仪监测
选择合适的血糖仪:市场上血糖仪种类繁多,糖友们应选择经过认证、准确性高、操作简便的血糖仪。医护人员可以给予患者相关的建议,如血糖仪的测量原理、准确性、试纸的保存要求等。
采血部位护理:通常采用手指指尖采血。采血前,要确保双手清洁,用温水洗净后擦干。采血时,要选择手指侧面等神经分布较少的部位,以减轻疼痛。采血针的深度要根据患者的皮肤厚度适当调整,避免采血过深引起疼痛和感染。采血后,用干净的棉球按压止血,按压时间约1-2分钟,避免揉搓,防止形成皮下血肿。
试纸的正确使用:试纸是血糖仪准确测量的关键。要注意试纸的保存条件,一般应保存在干燥、阴凉的地方,避免受潮、受热和过期。使用时,按照血糖仪的操作说明,准确插入试纸,确保试纸与血糖仪接触良好。
2.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
系统的介绍与佩戴: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连续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能提供更全面的血糖信息。在佩戴CGM时,要选择合适的部位,通常选择上臂背侧、腹部等脂肪丰富的地方,避开骨骼、瘢痕、皮肤褶皱、腰带位置。皮肤要清洁干燥,按照操作流程正确粘贴传感器。
数据解读与处理:CGM会生成大量的血糖数据,医护人员要教会患者如何解读这些数据,如血糖波动曲线、平均值、标准差等。根据这些数据,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趋势,及时调整生活方式或治疗方案。建议每天空腹、三餐前后扫描CGM设备,定期查看血糖数据,熟悉设备的报警功能,如低血糖、高血糖报警设置。一旦出现报警,及时按照正确的方式处理。
3.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
检测意义:HbA1c反映了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
检测频率:对于血糖控制平稳的患者,一般每3-6个月检测一次HbA1c;而对于血糖控制不佳、治疗方案调整或有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应适当增加检测频率。
三、基于血糖监测结果的护理调整
1.饮食护理调整
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比例。如果血糖偏高,要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如蔬菜、全谷物等,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平稳血糖。对于低血糖患者,要及时补充含糖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纠正低血糖状态。
2.药物护理调整
血糖监测结果是调整药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对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如果血糖持续偏高,可能需要增加药物剂量或调整药物种类;如果频繁出现低血糖,则要减少药物剂量。要根据血糖监测数据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通过正确的血糖监测方法和细致的护理,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调整生活方式和治疗方案,从而在与糖尿病的漫长斗争中占据主动,减少“甜蜜”烦恼,提高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