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血管通路的选择与维护:血液透析的关键

2025-07-09 09:33:47 柳州市柳江区人民医院 莫萍

  血液透析是许多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而血管通路则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关键。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并做好日常维护,不仅能提高透析效果,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血管通路的基本类型

  血液透析治疗离不开安全可靠的血管通路,目前主要采用三种方式。自体动静脉内瘘是最为理想的长期通路,这种通路血流量稳定、感染风险低且使用寿命长,但要求患者具备良好的血管条件。对于血管条件欠佳的患者,可采用人工血管搭桥建立的移植物内瘘。中心静脉导管分为临时性和长期性两种,通常穿刺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入。然而导管长期留置易引发感染、中心静脉狭窄等问题,不宜作为永久性通路。每种通路各具特点,临床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血管状况、预期透析时长以及并发症风险等因素。

  二、血管通路的选择标准

  选择血管通路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超声检查测量理想的血管直径应达到2毫米以上。血管弹性好、无钙化的患者适合自体动静脉内瘘,糖尿病或老年患者需谨慎。其次要考虑预期透析时间,对于短期过渡性治疗或等待肾移植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可能是更实际的选择;而需要长期维持性透析的患者,则应优先考虑建立动静脉内瘘。

  患者的年龄和基础疾病状况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年轻、预期生存期长者选自体动静脉内瘘;心脏病患者需防心脏负荷增加。此外,自我护理能力强者适合内瘘,行动不便或认知障碍患者可能需要选择管理相对简便的中心静脉导管。

  经济、医疗资源也需考虑。自体动静脉内瘘虽然长期费用较低,但初期手术和成熟期监测需要专业团队支持;人工血管内瘘的材料费用较高,但能解决部分血管条件不佳患者的问题。血管通路的选择并非一成不变,随病情变化可能需要适时调整通路类型。在临床决策过程中,医生会与患者充分沟通各种选择的利弊,制定最合适的个性化方案。

  三、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

  血管通路的日常护理直接影响透析效果和使用寿命。对于动静脉内瘘,每日触摸检查震颤和搏动是基础护理,可用手掌轻按吻合口感受血流震动,若发现震颤减弱或消失应及时就医。内瘘侧手臂要保持清洁,透析前用温和肥皂清洗,避免涂抹刺激性护肤品。平时穿着宽松衣物,睡眠时避免压迫内瘘侧肢体,提重物和测血压都应避开该侧手臂。新建立的内瘘需进行功能锻炼,可用握力球每日练习数次,促进血管扩张,但应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

  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更需细致入微。置管部位需保持干燥清洁,透明敷料应定期更换,发现敷料卷边或污染立即处理。沐浴时建议使用防水敷料保护,严禁盆浴或游泳。导管外露部分要妥善固定,避免牵拉扭曲,更衣动作需轻柔。导管夹子必须保持关闭状态,除透析治疗外严禁打开。每次使用前后都要严格消毒接口,注意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渗液。若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需警惕导管感染可能。

  无论何种通路类型,自我监测都至关重要。每日观察穿刺点或置管处有无红肿热痛,内瘘听诊应闻及持续杂音。测量臂围可早期发现静脉狭窄,两侧差值超过1厘米需就医评估。保持通路侧皮肤完整,避免抓挠,出现瘙痒时可用冷敷缓解。冬季要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痉挛,但切忌使用电热毯或热水袋直接热敷。合理规划穿刺点轮换方案,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

  饮食管理对血管维护同样重要。控制水分摄入可减轻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快对通路的压力。适量蛋白质摄入有助于维持血管弹性,但需避免高磷食物。戒烟是必要措施,尼古丁会显著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按时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检测凝血功能,既要防止血栓形成又要避免出血倾向。记录日常观察情况,遇到问题时及时咨询医护人员而非自行处理。建立规律的随访计划,除透析治疗外,每1-2个月需专科评估通路功能,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狭窄等并发症。

  四、结束语

  血管通路的选择与维护是血液透析治疗中不可忽视的一环。通过科学的选择和细致的护理,患者可以更安全、高效地完成透析,提高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