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免疫性肺炎:为何脑卒中患者更易中招
脑卒中后免疫性肺炎有着病情重、危害大、防控困难的特点,患者30天内死亡率会显著增加,是卒中患者康复路上的“隐形杀手”。为什么脑卒中患者更容易中招?如何预防?以下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进行科普。
脑卒中后免疫性肺炎:为何脑卒中患者更易中招
1.免疫功能下降
卒中后患者的中枢神经受到了损害,身体整体的免疫功能下降。肺部是人体中重要的器官之一,在身体免疫功能下降的同时其防御能力也会减弱,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更容易在肺部滋生,发生肺炎的风险也会显著增加。
2.长期卧床
卒中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而长期处于卧床状态会导致患者肺部的痰液不能顺利排出,肺部感染的风险也会因此显著增加。再加上处于卧床状态,患者的呼吸功能受限,肺部的通气量减少,肺部的防御能力减弱,发生脑卒中后免疫性肺炎的风险增加。
3.吞咽困难
脑卒中患者多伴有吞咽困难现象,很容易发生误吸现象,如食物或者分泌物吸入肺部,会引发吸入性肺炎。其中吸入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会影响患者的康复。
如何预防脑卒中后免疫性肺炎?
1.保持环境清洁,空气流通
卒中患者要长期卧床,所以不管是病房内,还是在出院后回家休养,居住环境的室温要保持在18℃-22℃,湿度保持在50%-60%,每日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并且护理中要减少人员聚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体位管理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患者的床头抬高,让患者处于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这样可以降低误吸、卒中免疫性肺炎的发生风险。但是在护理中要注意,有脊椎疾病、骨盆疾病、呼吸循环不稳定等禁忌症患者,不宜采用半卧位。
3.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
(1)定期更换体位:每隔2-3小时协助长期卧床患者翻身,这样可以避免分泌物沉积,并且还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叩背咳痰:通过叩背可以帮助患者将肺部沉积的痰液排出去,这样就能够降低肺炎的发生风险。
(3)吸痰:对昏迷或者自主咳痰功能受限的患者来说,痰液不能自主排出。针对此部分患者要定期吸痰,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坠积性肺炎的发病风险。
(4)口腔护理:做好口腔护理也能够显著降低脑卒中后免疫性肺炎的发生风险,在护理中要用0.9%氯化钠溶液充分清洁口腔,这样可以避免口腔内细菌的滋生。
4.做好喂养管理
护理中要制订科学的饮食方案,少量多餐补充富含高蛋白以及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包括豆制品、鸡蛋、鱼类等。经口进食的患者要食用软烂、稠厚的食物(如米糊、蛋羹、酸奶、豆腐脑等)。并且进食时要保持下颚向下,将患者的头转向一侧,少量吞咽食物,每次吞咽后咳嗽,可以减少食物沉积。
总之,脑卒中后免疫性肺炎危害大,所以我们要做好护理工作,预防这一“隐形杀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