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绝经期女性骨骼健康:科学防治骨质疏松
60岁的张阿姨弯腰捡东西时,突然听到腰部“咔嚓”一声,剧痛袭来——检查显示腰椎骨折。
在女性的生命历程中,绝经期是从生育期迈向老年期的关键转折。然而,这一阶段的女性正面临着骨骼健康的严峻挑战——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围绝经期女性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着她们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亟待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雌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保护骨骼。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导致雌激素锐减,是骨量加速流失的关键原因。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打破了骨代谢的平衡,骨吸收超过骨形成,骨质流失加速,女性的骨骼变得脆弱易碎。根据指南,骨质疏松症患者若存在以下任何一项,即属于极高骨折风险:过去2年内发生过脆性骨折;正在接受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时发生脆性骨折;多发性脆性骨折;正在使用可导致骨骼损伤的药物;骨密度T值极低(如<-3.0);高跌倒风险或有跌伤史。一旦发生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长期卧床还可能引发褥疮、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生活自理能力,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预防骨质疏松、降低骨折风险,对绝经期女性而言刻不容缓。
二、科学用药:构筑骨骼健康防线
在骨质疏松的治疗药物中,双膦酸盐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它能够特异性结合到骨重建活跃的骨表面,抑制破骨细胞功能,从而有效抑制骨吸收,保护骨骼。目前用于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双膦酸盐主要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等。对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期女性,若无特殊情况,建议首选口服双膦酸盐。但在服用时,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正确的用药方法。例如,阿仑膦酸钠应在清晨空腹时用大量白水(200ml以上)送服,服药后至少30分钟内保持站立或坐直,避免平卧,以免药物反流灼伤食管。同时,要避免与食物、钙剂等同时服用,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并且在服药后至少30分钟内避免进食任何食物、饮料和药物(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然而,部分患者可能对口服双膦酸盐不耐受,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此时,可选择注射双膦酸盐或地舒单抗进行治疗。
地舒单抗是一种人源性单克隆抗体,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可用于人体治疗的活性最强的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抑制剂。它通过与RANKL结合,阻止RANKL激活破骨细胞表面及破骨前体细胞表面的受体(RANK),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功能和存活,减少骨吸收,增加骨皮质及骨小梁的骨量和骨强度。每6个月皮下注射1次,常规剂量下无需根据肾功能调整。
两者相比,注射双膦酸盐(如唑来膦酸)每年静脉滴注1次,便利性高,但是肾功能不全者需要减量,使用时可能出现发热、恶心等输液反应。而地舒单抗每6个月1次皮下注射的给药方式相对便捷,患者的依从性可能更高。对肾功能没有要求。但地舒单抗需长期用药,停药后骨密度可能快速下降,如需停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评估风险并转换其他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进行序贯治疗,不可自行随意停用。
无论是选择双膦酸盐还是地舒单抗,用药期间的监测检查和坚持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都至关重要。用药前,患者应监测血清钙水平、血肌酐、血清磷和镁水平等,全面评估身体状况;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骨密度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每天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防治低钙血症。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除了从膳食中获取,皮肤在阳光(紫外线)照射下可合成维生素D,但需注意防晒与合成的平衡。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制剂。
绝经期女性的骨骼健康,关系到她们晚年的生活质量与幸福。通过科学认识骨质疏松症的危害,合理选择治疗药物,重视用药期间的检查和补钙,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能够帮助绝经期女性更好地守护骨骼健康,让她们优雅从容地度过这一特殊阶段,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