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拔牙神经=拔掉痛苦?真相并不简单

2025-07-11 09:19:48 娄底市中心医院 庞子燕

  不少牙痛患者一到痛得实在受不了了都会产生“牙神经拔不拔掉”的疑问,甚至希望把神经拔掉之后,牙齿上的痛感也就没有了。“拔牙神经”听起来好像是拔了牙神经就痛感没有了,然而事实上,这与医学上说的“拔神经”不是一回事,其治疗过程为根管治疗。“牙神经”并不仅仅像过去人们说的,是引起牙齿痛的组织,它甚至具有牙齿的营养代谢和免疫防御作用。“拔牙神经=拔掉痛苦”太过简单,真相更为复杂科学。

  一、牙神经的功能远不止“疼痛感知”

  牙齿中的牙神经存在于牙髓中,是牙齿组织的组成部分,通过神经末梢感受冷热、挤压等刺激。牙神经是警报系统,其疼痛感提醒人们龋齿、牙髓炎的产生,牙痛固然难受,但却正是因为疼痛才提醒人们对口腔健康及时关注。

  更重要的是,牙髓不仅含有神经,还有丰富的血管与免疫细胞,为牙齿提供养分、支持牙本质代谢,并参与对外界病原的局部免疫防御。特别是年轻恒牙,牙髓对其发育、钙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牙神经并非“多余组织”,而是维系牙齿生命力与功能的核心。贸然“拔神经”虽然短期缓解了疼痛,但也失去了牙齿最基本的生理保障。

  二、根管治疗:科学“拔神经”的标准医学路径

  当牙髓发生不可逆性炎症或坏死时,比如由于深度龋齿、牙髓坏死或外伤,保留神经已无实际意义,甚至可能导致进一步感染扩散。这时,临床医生会考虑进行根管治疗,也就是患者口中常说的“拔神经”。

  根管治疗的目标是在局麻下将牙髓腔及牙髓腔的分支都予以彻底的清理,而后使用消毒药物将根管系统予以消毒处理,最后利用生物惰性材料对根管系统进行严密的闭合。这就需要术者的技术、手术的过程有很高的要求,需在精细的器械、规范的操作下才能确保根管治疗的成功。

  根管治疗最大优点在于它保留了牙齿的外形结构,患者在患牙根神经丧失后仍可以保留基本的咀嚼功能和牙列的完整性,对于保存咬合关系,防止邻牙移位,对颌牙的伸长均具有重要意义。而牙体牙髓治疗新的理念在于根管治疗已成为一种规范化的保牙手段,现代显微根管及数字导航系统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使根管治疗的成功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在接受了根管治疗之后,并不代表治疗就此结束了,被去除了牙髓的支持后,长期后会导致干髓现象,变脆而容易折断,特别是在后牙区,所以接受根管治疗的病人一般后续还要进行牙冠修复,以加强牙齿的强度、延长牙的寿命。

  三、神经拔除之后,牙齿真的“无忧”了吗?

  根管治疗虽然能很好地控制急性疼痛,但拔掉了牙神经,牙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失去了“生命”,失去了“生命”的“失活牙”虽能吃东西,但其生物学功能与防御属性已经丧失。

  第一,失活牙失去了牙髓中的神经和血管,不能对外界温度的升降以及各种刺激敏感,这虽然是优势(毕竟少了些“牙痛”),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伤害或疾病的自我防卫作用。其在咬合硬物时常常难以判断是否用力过大,可导致隐裂甚至劈裂的情况产生。

  第二,牙体硬组织脱水,纤维化,骨质变脆,形态看似完整,实际结构不能承受较大的咬合力,因此根充治疗后发生牙体根纵折并拔牙者比比皆是。

  第三,根管系统复杂,含有较多的小支以及盲端。即便是在严格的操作条件下,也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菌都清除干净的。所以,就有可能让一些患者多年后出现根尖周炎、囊肿,甚至术后仍有不适需要再次治疗或行根尖手术。

  更为重要的是,缺少牙神经的牙齿生理功能下降,长此以往还会影响全口的咀嚼功能,并且如上文中所述修复不当或延期修复会进一步产生邻牙松动、牙尖过长、咬合关系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全口口腔健康。

  因此,随着医学理念的发展,越来越多口腔医生倡导“保髓优先”,在牙髓尚可挽救的情况下,选择盖髓术或部分髓切术等治疗手段,以保留牙齿活性、减少不必要的根管治疗。

  四、结语

  “拔牙神经=拔掉痛苦”论,看似科学,又不能客观认识牙齿生理中心的牙神经;医学的“拔神经”=根管治疗,其实是一种利弊权衡的治疗方案,不是纯粹的症状对抗论,其在治病的同时又避免了牙齿失活、脆裂等副作用。

  真正的口腔健康,应该基于对牙髓功能正确认识的健康护牙,尽早预防、及时治疗和正确保存牙髓活性,才是保护牙齿,远离牙疼,保护牙齿的真正之道。与其等着靠“拔牙求解痛”,不如从源头上呵护口腔健康,让牙齿真正“无痛而长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