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结节≠肺癌!医生详解常见成因与科学应对策略
近些年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都养成了定期体检的好习惯。但部分人在体检中发现了肺小结节,非常恐慌,担心自己是不是得了肺癌。其实,肺小结节并不等于肺癌。
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肺小结节检出患者中,95%以上的都属于良性病变。那么,肺小结节有哪些常见成因呢?如何科学应对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什么是肺小结节?
肺小结节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肺部影像学检查中的一种描述,是指影像学中界限清楚的不规则或类圆形病灶,并且病灶直径在1厘米以下。
根据结节密度不同,可以将肺小结节分为三种类型,包括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以及纯磨玻璃结节。其中,实性结节是指局部区域肺实质被病灶完全遮掩,部分实性结节是指病灶对部分肺实质遮掩,纯磨玻璃结节是指肺实质没有被病灶遮掩,能够辨认血管和支气管。其中,大多数恶性病变患者都属于部分实性结节。
二、肺结节的常见成因
1.肺部疾病
肺部疾病可能会导致影像学检查中发现结节,根据疾病性质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
良性病变包括肺结核球、肺曲菌病、肺炎性假瘤、细菌性肺脓肿、良性肿瘤等,不同疾病在影像学检查中描述也有一定差异。比如,肺结核球患者在CT检查中会发现病灶边缘齐整,周围有一些点状病灶;肺曲菌病患者在CT中发现病灶呈现椭圆形或圆形,像是云层环绕着月亮一样;良性肿瘤患者在CT中发现团块,并且团块的边缘光滑。
恶性病变就是我们常说的癌症,包括肺癌和转移性恶性肿瘤。肺癌是指恶性肿瘤在患者肺部原发的疾病,在CT检查中会发现一个像“刺猬”一样的肿瘤,肿瘤边缘有放射性毛刺,并且伴随血管聚集、胸膜凹陷等症状。转移性恶性肿瘤是指绒癌、肝癌、乳腺癌等患者没有及时干预治疗,癌细胞扩散至肺部,在CT检查中往往会发现多个结节且边缘清晰。
2.不良习惯
近些年,肺结节的检出率越来越高,这与不良生活习惯是密切相关的。吸烟是引起肺结节出现的罪魁祸首,因为香烟本身属于一种刺激性气体,烟草中也含有许多有害物质,长期吸烟会增加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疾病出现的风险,从而在影像检查中发现结节。同时,长期接触石棉、粉尘等物质,或者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的环境,肺部出现疾病的风险也要相对提高,在影像检查中更容易出现肺结节。
三、怎样科学应对肺小结节?
1.初步评估
在体检发现肺结节后,医生首先要对患者的结节进行评估,如观察结节的密度、观察结节边缘是否光滑、观察结节的大小等,并结合患者的年龄、职业暴露史、家族肺癌史、吸烟史等综合考虑,评估结节属于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从而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2.动态监测
其实,并不是所有结节都需要手术治疗,相反大多数肺小结节都属于良性病变,首选的应对措施就是动态监测。一般来说,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建议至少每隔一年接受一次胸部CT,评估肺结节的变化;如果患者属于中高危结节,也需要增加检查频率,每隔3-6个月检查一次,观察结节是否增长,如果结节增长速度过快,或者出现毛刺、分叶等异常形态,则需要及时干预治疗。
3.精准治疗
如果患者属于良性病变,一般会针对病因治疗。比如,如果肺结节疑似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会根据菌种培养结果,给患者开具相应的抗生素,将炎症控制之后再复查胸部CT,大多数患者的肺小结节都会消失;如果是由于肺错构瘤引起的结节,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接受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将肿瘤切除。但是,如果患者疑似恶性病变,则需要通过支气管镜或穿刺取活体组织送检,确诊恶性病变后需要通过手术将其切除,并配合放疗、化疗、射频消融等方式实施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肺结节是一种影像学描述,很多疾病都可能会引起肺结节出现,如肺结核病、良性肿瘤等良性病变,只有少部分患者属于肺癌。希望大家能够加强对肺小结节的了解,也希望肺结节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