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让重症患者肢体“重焕活力”:早期康复护理窍门

2025-07-11 09:22:20 安徽省皖南康复医院(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杨伟

  亲人或朋友病重卧床时,大家常心急如焚。其实当病情趋于稳定,尽早开展康复护理尤为关键,这能让患者肢体逐步恢复活力,有效提升康复效果与生活质量。下面分享几个实用的康复护理小技巧,助力患者更快恢复身体机能,早日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一、了解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

  重症患者长时间卧床后,肢体活动大大减少,肌肉会逐渐萎缩,关节也会变得僵硬。这就如同长时间停放的自行车,链条容易生锈,零件会老化。要是不及时进行康复护理,即便病情有所好转,患者也可能出现肢体无力、行动不便等状况。而尽早开展康复护理,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挛缩,还能对神经功能恢复起到刺激作用,助力患者更快恢复行动能力,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二、日常体位护理

  1.正确的卧床姿势

  仰卧的重症患者护理中,护士应在其头部垫置薄枕,保持头部适度上抬,精准调整角度,维持颈部自然生理曲度。同时,在膝关节下方放置尺寸适宜的软垫,使膝关节保持轻度弯曲,有效缓解腰部肌肉压力。此外,还需在患者足底放置足托板,确保足部与小腿呈垂直状态,防止足下垂的发生。规范的体位摆放,既能保障患者舒适度,又能为后续康复治疗奠定基础。

  2.定时翻身

  在ICU护理里,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是关键护理环节。翻身时,护士要用专业技巧,双手协调发力,平稳托起患者的肩部、腰部和臀部,让身体沿纵轴翻转,防止躯干扭曲。以仰卧位转为侧卧位来说,先把靠近翻身侧的手臂上举、腿部弯曲,再双手配合轻柔翻转。规律翻身能有效预防压疮,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

  三、被动运动训练

  1.关节活动训练

  若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康复师需与护士配合,协助患者开展关节被动活动训练。训练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进行,先从手指、手腕等小关节开始活动,再逐步过渡到肘、肩、髋、膝、踝关节。以肩关节训练为例,康复师一手固定患者手腕,另一手托住其肘部,按标准轨迹将手臂缓慢上抬至约90度后,再缓缓放下。每个关节每次活动10到15次,每天进行2至3组。训练时,康复师与护士要相互配合,精准把握力度,防止患者关节受到损伤。

  2.肌肉按摩

  为预防肌肉萎缩,护士会为患者开展专业肌肉按摩。操作时,将手掌或指腹轻置于患者肢体,按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的原则按摩。以腿部为例,从脚踝起始,沿小腿后侧肌肉向上按揉至大腿根部,力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按摩中交替运用揉捏、拍打等手法,每次持续15至20分钟,每日进行2到3次,借此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四、助力主动运动

  当患者病情改善出现主动活动意向时,康复师立即介入给予帮扶鼓励。例如患者尝试抬臂时,康复师及时托举协助完成动作,还会根据情况选取握力球等器械指导手部抓握以锻炼肌力。随着患者身体机能提升,康复师合理调整辅助强度,鼓励其进行自主动作,推动康复训练逐步深入。

  五、呼吸功能训练

  呼吸功能训练对重症患者意义重大,是肢体康复的重要基础。护士会指导患者做缩唇呼吸,用鼻吸气后缩唇如吹口哨般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控制在1:2或1:3。还会进行腹式呼吸训练,让患者平卧,一只手放胸一只手放腹,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凹陷,尽量深吸慢呼。每日3-4组,每组10-15次。

  六、注意事项

  在早期康复护理阶段,需时刻留意患者身体状况。当患者出现疼痛难忍、呼吸急促或是面色苍白等异常表现时,要立刻中止护理操作,并第一时间联系医生。康复护理的强度需依据患者病情及身体耐受度循序渐进地增加,切不可急于求成。另外,护理人员在操作前要认真洗手,同时做好患者皮肤清洁工作,以此杜绝感染风险。整个护理过程中,需保持细致观察与规范操作,确保在安全前提下帮助患者逐步恢复。

  对重症患者而言,早期康复护理是肢体功能恢复的关键环节。掌握这些简便实用的护理技巧,能有效预防患者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助力肢体功能尽早恢复。期盼每位重症患者都能在科学护理的干预下,逐步改善身体状况,让肢体重新焕发活力,早日摆脱病痛困扰,重新回归正常生活轨道,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