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家庭护理指南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是由于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减退、血液循环障碍,轻微的损伤就可能引发感染、溃疡甚至截肢。做好居家护理是防止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关键。那么应该怎样对糖尿病足进行居家护理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日常足部检查
视觉检查 在光线较好的情况下,仔细观察双脚的皮肤颜色是否正常,有没有发青、发紫、红肿等现象;表皮有无破损、开裂、水疱、鸡眼、胼胝等;趾甲有无变形、增厚、变色、嵌甲、甲沟炎等症状;脚趾间是否有糜烂、渗液。
触觉检查 用手轻触脚部肌肤,感受温度是否正常,两侧足部温度是否一致;用棉花棒或羽毛在足背上刮擦,检查感觉是否减退或消失,重点检查足底、足背及脚趾。
血管检查 用手触摸足背、胫后动脉,感觉其搏动的强度及频率是否正常。如果跳动变缓或停止,提示可能存在血管狭窄或阻塞。
足部清洁与保养
洗脚 每天用温水(37℃左右,可用手腕内侧试水温,避免烫伤)洗脚,避免使用过热或过冷的水。泡脚的时间不要太久,通常5-10分钟就可以。尤其是足部有溃疡或破损时,千万别使劲揉搓,否则会使伤口恶化。
擦干 在洗完脚后,要用柔软、吸水性强的毛巾把脚上的水分擦拭干净,特别是脚趾间,要确保擦干,避免潮湿引起真菌感染。
保湿 如果脚部比较干燥,可以在洗脚后用无酒精的润肤膏来进行保湿,但要注意不要涂抹在脚趾间,以免引起潮湿。
趾甲护理 应该经常对趾甲进行修整,最好在洗脚后进行,此时趾甲较软。修剪的时候要平直修剪,避免剪得太短、过深,以免损伤甲沟引起感染。对于视力不佳或行动不便的患者,应由家属协助修剪。如果趾甲增厚、变形,应及时请医生处理。
足部伤口处理
轻微破损 若仅为轻微破损,应立即用生理盐水清洗,以清除创面表层污物及异物;然后用碘伏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注意不要直接涂抹在伤口内);最后用纱布将创面完全遮盖住,定期更换敷料,使创面保持干净、干燥。
水疱处理 对于较小的水疱,若没有破损,可不予处理,让其自行吸收;如果水疱比较大或者已经破裂,首先用碘伏对泡囊及其周边的肌肤进行消毒,之后用无菌注射器将泡液抽干,保持疱皮完整,再用无菌纱布覆盖,避免感染。
溃疡处理 如果出现溃疡,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家庭中可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换药,保持溃疡面的清洁,避免受压,促进愈合。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不要给伤口内涂酒精、碘酒等具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
鞋袜选择与穿着
鞋子选择 鞋子要宽松、透气、合脚且鞋底要有足够的弹力和厚度,这样才能减少脚部的压力。不要穿尖头鞋、高跟鞋、塑胶鞋等。新鞋应先试穿,每天穿的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穿着时间,以适应鞋子。
袜子选择 避免穿化纤袜子,要尽量选择棉质、柔软、透气、吸汗的袜子。袜子要宽松,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每天更换袜子,保持袜子清洁。
改善足部血液循环
适当运动 应结合病人自身情况,做一些适宜的运动,如步行、足部运动等。走路要选平整的道路和适当的鞋。足部运动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如屈伸脚趾、转动脚踝等,每天可进行多次。
避免久站久坐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影响足部血液循环,应定时改变姿势,适当活动。
抬高下肢 休息时,可以将脚抬起至比心脏更高的位置,这样有助于血液循环,减少脚部的肿胀。
注意保暖 避免足部受凉,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避免用热水袋或电热毯等物品直接对脚部进行热敷,以免烫伤。
避免足部损伤
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都不要赤脚行走,以免被异物刺伤。切勿使用具有强烈刺激作用的香皂或清洁剂清洗足部;不要与强酸、强碱等化学品接触。切勿自行使用剪刀、刀片等工具去修剪鸡眼、胼胝等部位,以免引起感染。
小结
总而言之,糖尿病足的家庭护理需要患者和家属的高度重视和长期坚持,这样才能防止其发生和发展,提高其生活品质。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