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血管通路选内瘘还是导管?利弊大PK

2025-07-14 14:22:23 灵山县妇幼保健院 陈雯琳

  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如同维持生命的“生命线”,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直接影响透析治疗的效果和生活质量。在众多血管通路中,动静脉内瘘和中心静脉导管是最常用的两种方式。它们各有优劣,该如何抉择?今天就为大家来一场全面的利弊大PK。

  一、动静脉内瘘:透析患者的“黄金通路”

  动静脉内瘘是通过手术将表浅静脉与邻近的动脉进行吻合,使静脉扩张、管壁增厚,形成动脉化的血管,通常选择在前臂的桡动脉和头静脉。它就像一条“人工打造”的高速血管通道,能为透析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一般每分钟可达200-500毫升,满足透析治疗的需求。

  (一)动静脉内瘘的优势

  使用寿命长:若护理得当,动静脉内瘘可使用数年甚至数十年,是长期透析患者的首选。有患者精心维护,内瘘使用超15年仍功能良好。

  感染风险低:内瘘位于皮下,不与外界直接相通,较中心静脉导管,降低感染可能性,减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风险。

  并发症少:使用内瘘透析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不易出现中心静脉狭窄、血栓形成等问题,更利于患者长期健康。

  生活更便利:内瘘无需特殊护理时,患者日常生活基本不受限制,可以正常洗澡、穿衣,也不用担心导管脱落等意外情况,生活质量更高。

  (二)动静脉内瘘的不足

  需要提前准备:动静脉内瘘手术需要一定时间成熟,一般术后1-3个月才能使用,所以计划进行透析的患者,需要提前3-6个月进行手术。

  存在手术风险:虽然手术技术成熟,但仍存在一定风险,如吻合口狭窄、血栓形成、手术部位出血等。不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

  对血管条件要求高: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做动静脉内瘘,一些血管条件差(如血管细小、硬化)、患有严重糖尿病或外周血管疾病的患者,可能无法成功建立内瘘。

  二、中心静脉导管:应急与过渡的“桥梁”

  中心静脉导管是通过穿刺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直接建立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它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建立,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一)中心静脉导管的优点

  建立迅速:无需等待,在紧急透析或动静脉内瘘未成熟时,中心静脉导管可以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及时开始透析治疗,解决燃眉之急。

  不受血管条件限制:对于血管条件差、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是一种可行的选择,拓宽了透析治疗的适用人群。

  操作相对简单:与动静脉内瘘手术相比,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操作相对简单,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在很多医院都可以开展。

  (二)中心静脉导管的缺点

  感染风险高:由于导管直接与外界相通,且长期留置在体内,容易引发局部感染,甚至导致全身感染,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后果。研究表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率是动静脉内瘘的5-10倍。

  使用寿命短:一般来说,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不超过4周,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不超过1年。长时间留置会增加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需要定期更换。

  影响生活质量: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患者需要注意避免导管受压、扭曲、脱落,洗澡时也需要特殊防护,防止沾水引发感染,对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并发症较多:长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可能会导致中心静脉狭窄、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影响后续血管通路的建立和透析治疗效果。

  三、如何选择:根据自身情况作决定

  选择动静脉内瘘还是中心静脉导管,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透析需求等因素。

  长期透析患者:如果血管条件允许,应优先选择动静脉内瘘,它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最佳搭档”,能为长期透析提供稳定、安全的血管通路。

  紧急透析或过渡阶段:在急需透析治疗,或者动静脉内瘘尚未成熟的情况下,中心静脉导管可以作为过渡选择,帮助患者顺利度过特殊时期。

  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对于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的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则是无奈却必要的选择,但需要密切关注导管相关并发症,做好感染预防和导管维护。

  血管通路选择无绝对“好坏”,只有是否适合。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依自身情况权衡利弊,做出最佳选择。同时,无论选哪种血管通路,都要做好日常护理、定期复查,确保“生命线”畅通,保障透析治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