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症状与治疗

2025-07-14 14:33:54 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蒋壮庆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简称DDH)是婴幼儿出生后易发的先天发育性骨科疾病,因股骨头和髋臼等部位出现松动、半脱位甚至完全脱位的现象被称为DDH,婴幼儿DDH需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若耽误病情易造成患儿走不动路或跛行且不能逆转,因此,明确其表现症状及治疗方法对家长及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特点与识别要点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在早期多数并无明显疼痛,临床表现较为隐匿,这也成为其易被忽视的主要原因。出生后早期,患儿的主要表现为髋关节活动受限,尤其在进行髋关节外展时受限更为明显。此外,双下肢皮肤皱襞不对称、患侧下肢相对缩短、髋部出现弹响声等也可能提示髋关节发育异常。

  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进入学步期症状会进一步加重。单侧脱位者跛行,双侧脱位者摇摆步态(鸭步),以及继发于本病的骨盆倾斜、脊柱侧弯等。对本病存在上述情况者,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或者有臀位难产、羊水过少、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应该尽早就诊。

  儿童早期诊断主要依靠系统的体格检查,经典的Ortolani试验及Barlow试验,用于检测髋关节的松弛、半脱位甚至完全性脱位,需要有经验的临床医师实施,其准确率高。该期因未完全骨化,单纯X线检查很难判断,超声检查是这一阶段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尤其对6个月以内婴儿的诊断。

  二、诊断方式与评估方法

  超声检查:适用于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是目前国际推荐的金标准。Graf法是最常用的分型方法之一,通过测量α角和β角判断髋臼发育程度和股骨头位置,分为Ⅰ型正常、Ⅱ型延迟发育、Ⅲ型半脱位、Ⅳ型完全脱位。此法优点为无辐射、可动态观察,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

  X线检查:≥6月龄患儿、学龄期儿童需拍摄常规正位骨盆片观察髋臼角、Shenton线是否连续、Hilgenreiner线与Perkin线交点的股骨头位置等主要指标,X线观察脱位程度及继发骨变形。

  MRI/CT检查:术前术后判断或复杂病例分析判断髋臼骨发育、软骨发育,以及是否存在股骨头坏死等相关并发症。MRI尤其能判断髋关节内软组织状况,比如关节囊挛缩、髋臼唇嵌顿等。

  除影像学外,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亦不可忽视。高危人群应定期随访,确保早发现、早干预。

  三、治疗原则与干预方案

  对于六个月以内的患儿非手术治疗为首选。当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非手术固定物为Pavlik吊带,它能将髋关节保持在屈曲和外展位,以利于股骨头自然入到髋臼内,其好处在于使用简单、治疗的依从性强以及对关节发育无甚生理性影响。但在固定使用时应严格动态观测,避免发生关节过度牵拉或造成股骨头的血运障碍。

  年龄超过6个月,或者非手术治疗失败者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脱位较轻者,采用闭合复位并行蛙式石膏固定的手术处理;而不能闭合复位者则需要采用切开复位。其主要目的就是打破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阻力,令股骨头顺利地复位并固定在髋臼内。对于合并髋臼发育不良者或股骨畸形者,有时还需结合行骨盆截骨术或股骨截骨术来矫治关节对合关系及力线的稳定性。

  术后康复。复位后应石膏或支具固定2-3月,并及时随访复查X线,判断是否复位满意及骨生长发育情况,在康复期间给予电疗、髋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恢复训练、步态康复等,预防关节僵硬及肌力下降。

  需要提醒的是,一些患者即使保守治疗有效,同样也有股骨头坏死、再脱位、髋发育不良等并发症,需要继续观察和评价远期功能恢复情况。年龄偏大者,脱位儿童预后常常较差,可能会有成人期髋置换。

  四、结语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可以预防并控制的发育性疾病,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转归与诊治时间有着极大的关联,增强对本病的早期认识和普及髋关节B超筛查、提高家长对婴幼儿骨骼异常发育问题的关注度,可以有效减少严重后遗症发生的情况。医务人员应重视加强与家庭的交流,强调规范随访个体化干预的重要性,唯有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才能真正地为患儿搭建生长发育良好的平台,以保证其将来走路、生活、劳动等基本的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