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手术前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防范:患者与家属必备知识

2025-07-14 15:20:14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医患关系协调办公室 唐丽花

  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前后存在一定风险,可能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了解相关知识并积极配合,能有效降低风险,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以下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为大家科普患者与家属需要掌握的要点。

  一、术前:充分准备,防患未然

  1.如实告知病史   患者要向医生详细、准确地讲述自己的过往病史,包括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过敏史(药物、食物、花粉等过敏情况)、手术史、传染病史等。这些信息对医生制定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至关重要。例如,对某些药物过敏的患者,若未提前告知,术中或术后使用相关药物可能引发严重过敏反应,危及生命。

  2.配合术前检查   按照医生要求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心电图、超声检查、X光、CT等。这些检查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调整手术方案或进行相应治疗,降低手术风险。比如,通过血液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若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可能出现大出血,医生可提前做好准备或采取相应措施。

  3.调整身体状态   术前患者要遵循医生的指导,调整饮食和作息。一般术前需禁食禁水一定时间,防止术中因呕吐导致窒息。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手术。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按时服药,控制病情稳定。例如,高血压患者术前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减少术中出血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4.心理调适   患者和家属都要正确认识手术,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过度紧张、焦虑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和食欲,降低身体免疫力,不利于手术和术后恢复。家属要多关心、鼓励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术中:信任医护,保障安全

  1.遵守手术室规定   进入手术室前,患者要按照要求更换手术服、摘除饰品等,避免携带金属物品进入手术室,以免影响手术设备的正常运行。同时,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安排,如正确摆放体位等。

  2.信任医护人员   手术过程中,患者要完全信任医生的技术和判断,不要过度紧张或乱动。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家属在手术室外要耐心等待,不要干扰手术的正常进行。

  3.注意保暖   手术时,手术室温度通常偏低,患者务必重视保暖,以防着凉影响身体状态与术后恢复。医护人员也会积极行动,通过使用保温毯等多种保暖措施,尽力降低低温引发的不良反应,为手术安全与患者健康增添一份保障。

  三、术后:细心护理,促进康复

  1.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患者回到病房,家属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伤口情况,如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若发现异常,要及时通知医护人员。例如,术后发热可能是感染的迹象,需要及时处理。

  2.合理饮食   术后饮食要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和身体恢复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先从流食、半流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3.适当活动   在医生允许的情况下,患者要尽早进行适当的活动,如翻身、坐起、下床行走等。这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但活动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4.按时服药和复查   术后按时服药是保障康复效果的关键,患者必须严格遵循医生嘱咐,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定期复查也不容忽视,它能让医生及时掌握恢复状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助力患者更快更好恢复。

  四、结论

  手术安全无小事,术前、术中、术后每个环节都关乎患者健康。患者与家属需主动学习必备知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排,如实告知病史、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细心护理。双方携手,严格落实各项防范举措,才能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助力患者顺利康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