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如何识别并迅速处理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快速准确地识别产后出血并进行有效的处理至关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产妇的生命健康,也影响着产妇产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一、什么是产后出血?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分娩者出血量≥500ml,剖宫产者≥1000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是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产后出血有四大原因,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碍,这些原因可共存、相互影响或互为因果。
二、产后出血的识别
1.阴道流血
若软产道裂伤,胎儿娩出后立即发生阴道流血,色鲜红。
当胎盘因素引发产后出血时,胎儿娩出数分钟后阴道开始流血,血液呈暗红色。
在子宫收缩乏力或者存在胎盘、胎膜残留的情况下,胎盘娩出后阴道流血量较多。
凝血功能障碍可致使胎儿或胎盘娩出后阴道持续流血,且血液不凝。
对于隐匿性软产道损伤,例如阴道血肿,可能阴道流血量并不多,但产妇会有面色苍白、头晕等严重症状,同时还伴有阴道疼痛。
2.伤口出血
在剖宫产时,主要的表现是胎儿胎盘娩出后胎盘剥离面出现广泛出血,也有子宫切口严重出血的情况。
3.低血压症状
会出现头晕、面色苍白的现象,还可能伴有烦躁、皮肤湿冷、脉搏细数等症状。
三、产后出血的迅速处理
1.及时就医:产后一旦发现阴道有出血情况,不管是突然发生的产后大出血,还是持续不断的少量出血,都必须及时就医。
2.保持冷静:当发现有大量出血时,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医护人员,同时保持冷静的态度。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会立即启动紧急救治措施,例如进行静脉补液、子宫按摩以及药物治疗等。孕妇及其家属的积极配合,听从医生的嘱咐,能为救治创造更好的条件。
3.做好止血准备:如果是药物无法控制出血的状况,医生可能会考虑采用清宫术、子宫动脉结扎术或者子宫切除术等手术方式来止血。这个时候,孕妇及其家属就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理解这些手术对于挽救生命的必要性。
4.接受输血治疗:大量失血必然会引发贫血,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依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输注红细胞或者其他血液制品。孕妇及其家属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安排。
四、日常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受到疾病不适症状的影响,往往会出现诸如焦虑、不安、烦躁等不良心理状态。家属要多关心和安慰患者,努力缓解这些不良情绪。鼓励患者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树立起治疗的信心,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
2.用药护理:用药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认真学习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知识。绝不能擅自对药物的用量进行调整或者直接停药。一旦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告知医生。
3.生活管理:定期开窗通风,让室内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这样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还要关注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做好预防感冒的工作。
4.病情监测:要密切注意身体的恢复情况,如果发现有再次出血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确保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5.饮食建议:子宫收缩不良者适合多食用百合、羊血、鸡蛋、韭菜、醋、鲤鱼等;胎盘滞留或者体内有淤血的人宜多吃赤砂糖、慈姑、兔肉等;产道损伤或者有血热表现者适合多吃泥鳅、黑大豆、干冬菜、杨梅、荠菜、鲫鱼等;各类出血情况均适合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像小麦芽油、棉籽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小米、玉米等全粒粮谷,菠菜、莴苣、甘蓝等绿色蔬菜。要忌烟、酒,忌花椒、辣椒、洋葱、韭菜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冷饮、梨等生冷、寒凉食物。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及时准确地识别产后出血的迹象并迅速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是保障产妇生命安全的关键。家属以及妇产科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产后出血的识别方法和处理技巧,以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率,提高产妇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