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认识中药材:它们是如何治病救人的

2025-07-14 15:29:56 广西平南县武林镇卫生院临床综合科 班青芸

  中药材作为中医防治疾病的物质基础,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医学智慧。许多人对中药材治病的原理感到好奇,下面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中药材的奥秘及其治病救人的科学机制。

  一、中药材的来源与分类

  (一)丰富的来源

  中药材来源广泛,主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三大类。植物类药材是最常见的,如人参、黄芪、当归等,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位均可入药。例如,莲子心则能清心火、安神。动物类药材也颇具特色,像鹿茸、麝香、阿胶等。鹿茸由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制成,有补肾阳、益精血的功效;阿胶由驴皮熬制而成,是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佳品。矿物类药材如石膏、朱砂、磁石等,也在中医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石膏能清热泻火,常用于治疗高热烦渴。

  (二)科学的分类方法

  中药材的分类方式多样,常见的有按功效分类、按自然属性分类等。按功效可分为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等。解表药能发散表邪,帮助人体解除表证,如感冒初期常用的薄荷、荆芥;清热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像黄连可清胃火、解湿热。按自然属性分类,即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这种分类有助于认识药材的来源和特性。

  二、中药材的有效成分

  中药材之所以能治病,关键在于其含有的多种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包括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有机化合物,许多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例如,麻黄中的麻黄碱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起到发汗、平喘的作用,苷类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另一类非糖物质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化合物,人参皂苷是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调节心血管系统等多种功效。挥发油则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可随水蒸气蒸馏出来的油状液体,薄荷所含的挥发油让其具有清凉芳香的气味,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三、中药材治病的作用机制

  (一)整体调节,平衡阴阳

  中医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疾病的发生源于阴阳失调。中药材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使机体恢复阴阳平衡。例如,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可使用肉桂、附子等温热性药材温补阳气;对于阴虚火旺者,选用麦冬、石斛等滋阴清热的药材。

  (二)祛邪扶正,双向调节

  中药材一方面能祛除病邪,如黄连、黄芩等清热燥湿药可抑制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另一方面能扶助正气,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黄芪、党参等补气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帮助人体抵御外邪。部分中药材还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比如人参,既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治疗低血压、疲劳等,又能调节机体代谢,对高血压、神经衰弱等也有一定疗效。

  (三)多成分协同作用

  中药材往往含有多种成分,这些成分并非孤立发挥作用,而是相互协同,共同产生药效。以甘草为例,它含有甘草酸、甘草次酸、甘草苷等多种成分,甘草酸具有抗炎、抗病毒、保肝等作用,甘草次酸能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甘草苷可镇静、抗惊厥,多种成分协同,使甘草在调和诸药、清热解毒、缓急止痛等方面发挥重要功效。

  四、中药材的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一)辨证论治,合理配伍

  使用中药材需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病情,准确选药。同时,药材之间讲究配伍,通过“君、臣、佐、使”的搭配,增强疗效,降低毒性。例如,麻黄汤中,麻黄为君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为臣药,助麻黄解表散寒;杏仁为佐药,降利肺气;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

  (二)注意炮制与剂量

  中药材炮制方法多样,包括炒、炙、煅、蒸等。炮制可改变药材的性能和功效,如地黄生用清热凉血,熟用则滋阴补血。此外,严格控制剂量至关重要,剂量过小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则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中药材以其独特的来源、丰富的成分和精妙的作用机制,在治病救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了解中药材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医、合理使用中药,让传统中医药在现代健康领域继续绽放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