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超声筛查守护“黄金宝宝”: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

2025-07-14 15:30:42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 谢海容

  胆道闭锁是严重影响婴儿健康的先天性胆道系统疾病,被医学界称为“婴儿肝硬化的元凶”。若延误早期诊断和治疗,患儿往往会因肝功能衰竭死亡,或需接受肝移植。因此,胆道闭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而超声作为首选检查手段,凭借无创伤、安全、便捷的优势,在“护佑黄金宝宝”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胆道闭锁简介及临床意义

  胆道闭锁又名婴儿胆道闭锁,指新生儿或婴儿期出现肝外胆道(胆总管、肝总管、胆囊管)进行性纤维性闭塞,导致胆汁无法排出体外,进而引发胆汁淤积、肝内胆管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多认为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及遗传因素等相关。

  胆道闭锁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新生儿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特征)、大便颜色变浅(呈灰白或土样)、尿色加深、肝脾肿大。若诊断和治疗延误,患儿会出现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及肝功能衰竭等危重情况。国内外研究已证实,对胆道闭锁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实施手术治疗(主要为Kasai手术),能显著提高患儿的预后生存率和治愈率,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胆道闭锁患儿意义重大。

  二、超声筛查在胆道闭锁诊断中的优势

  作为胆道闭锁早期筛查和诊断的首选方法,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辐射、便捷、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尤其适合新生儿和婴幼儿群体,能在第一时间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可靠的肝胆系统结构信息。

  超声不仅可评价胆囊及胆道的形态,还能通过肝脏回声、门静脉血流等间接判断胆汁淤积和肝脏损伤。同时,超声设备的便捷性使其在胆道闭锁早期筛查中具有良好的推广性,可在基层医院、妇幼保健院广泛开展。

  三、胆道闭锁的超声主要表现

  (1)胆道声像表现

  肝门部可见纤维团形成的高回声,形态各异,可为条状、三角状,或中间膨大而两端尖细;沿肝内门静脉分支伴行的条索状高回声,无胆管扩张。极少数胆道闭锁位于胆总管下段,肝门部及肝内无明显条状高回声,闭锁部位以上的胆管也无明显扩张。胆总管显示不清是诊断胆道闭锁的评价标准之一。

  (2)胆囊的声像主要表现

  胆囊小、切面形态失常、不规则或呈塌瘪状;无胆囊回声,仅于胆囊窝处见不规则高回声且无腔隙。餐后囊腔不缩小,且壁无明显增厚。有学者认为胆囊形态比胆囊大小对诊断胆道闭锁更有意义;餐后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有助于鉴别胆汁淤积性肝炎和胆道闭锁。

  (3)肝脏、脾脏的声像表现

  早期肝脏普遍增大,实质回声稍增粗,脾脏无明显变化;随着病情发展,晚期可出现肝纤维化、肝硬化的声像表现,并伴发脾脏增大、腹水、门静脉高压。

  四、超声筛查的时机及流程建议

  胆道闭锁患儿的早期诊断,时间是关键。研究显示,发病2个月内实施Kasai术效果最佳,3个月后治疗效果明显下降,因此超声筛查应尽早进行。

  建议新生儿黄疸超过2周不退,尤其是伴有异常大便颜色改变时,需尽早进行肝胆超声检查。目前部分地区已将胆道闭锁超声筛查纳入新生儿体检常规项目,以实现早筛查、早治疗。

  筛查工作应包括仔细询问临床病史、规范的超声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以直接胆红素水平为主),并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对疑似胆道闭锁的患儿,应及时转诊至具备一定经验的儿童肝胆外科中心,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

  五、超声筛查的局限性与补充诊断方法

  超声虽在早期诊断胆道闭锁中具有不可替代性,但也存在缺陷,如早期胆道闭锁胆囊变化常不显著、操作者经验不足易造成误诊或漏诊、肝内胆管尚未出现明显病变时超声表现欠典型等。

  因此,常规超声筛查需与血液生化、核素显影(肝胆扫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肝穿刺等检查相结合,必要时通过肝穿刺确诊,形成多学科会诊模式,以避免漏诊。

  六、结语

  胆道闭锁虽凶险,但早期干预是破局的关键。超声筛查以其独特优势,成为捕捉疾病信号的“第一双眼睛”,为患儿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从新生儿黄疸的警惕到多学科协作的确诊,每一步精准筛查都在为生命续航。愿这份“早发现”的守护,让更多孩子避开重症的阴影,在健康的阳光下绽放童年光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