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肌瘤不是“定时炸弹”,定期复查心不慌

2025-07-16 13:56:47 阳朔县妇幼保健院 林紫嫣

  体检报告上赫然出现的“肌瘤”二字,不少人瞬间陷入恐慌,担心它会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威胁健康。事实上,大多数肌瘤都是良性的,只要定期复查、科学应对,无需过度焦虑。了解肌瘤的真相与应对之道,才能让我们在面对它时更加从容。

  一、认识肌瘤:身体里的“不速之客”

  肌瘤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可生长在人体多个部位,其中以子宫肌瘤最为常见,此外还有甲状腺肌瘤、乳腺肌瘤等。以子宫肌瘤为例,它是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30-50岁女性。据统计,约20%-30%的育龄期女性存在子宫肌瘤。

  肌瘤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与激素水平、遗传因素、生活方式等均有一定关联。女性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是子宫肌瘤发生的重要诱因。例如,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大幅上升,可能促使肌瘤生长;长期服用含激素的保健品或药品,也可能刺激肌瘤发展。此外,家族中有肌瘤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相对更高。

  不同部位的肌瘤症状表现各异。子宫肌瘤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尿频、尿急、下腹坠胀等症状;甲状腺肌瘤可能引起颈部肿块、吞咽困难、声音嘶哑;乳腺肌瘤则多表现为乳房肿块,部分伴有疼痛。但也有不少肌瘤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二、定期复查:掌握健康主动权

  发现肌瘤后,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赶紧切除”,然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大多数肌瘤生长缓慢,且不会引起明显不适。盲目手术不仅存在风险,还可能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实际上,定期复查才是应对肌瘤的关键。

  通过定期复查,医生能够动态观察肌瘤的大小、数量、位置变化,以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一般来说,肌瘤较小且无症状的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即可;若肌瘤生长较快或出现症状,则需缩短复查周期,必要时进一步做核磁共振等检查,以评估病情。

  定期复查犹如为身体安装了一台“健康监控器”。一方面,它能及时发现肌瘤的异常变化,如短期内迅速增大、压迫周围器官、恶变倾向等,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另一方面,也能让患者了解自身状况,避免因过度担忧而影响生活质量。数据显示,坚持定期复查的肌瘤患者,病情恶化风险显著低于未规律复查的人群。

  三、真实案例:理性应对收获安心

  35岁的张女士在单位体检中发现了子宫肌瘤,直径约2厘米。看到检查结果,她寝食难安,一心想要手术切除。但医生详细评估后认为,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建议定期复查。此后,张女士每半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三年过去了,肌瘤大小几乎没有变化,她也逐渐放下了心理负担,恢复了正常生活。

  42岁的李女士情况则有所不同。她的甲状腺肌瘤在首次发现时并无明显症状,但在定期复查中,医生发现肌瘤在一年内增大了1.5厘米,且出现了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的症状。于是,医生及时为她安排了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正是因为坚持定期复查,才让潜在风险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四、科学应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对于大多数肌瘤患者而言,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主要应对策略。日常应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摄入,避免食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都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平衡,抑制肌瘤生长。

  若肌瘤出现以下情况,则需考虑进一步治疗:一是肌瘤体积较大,如子宫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尿频、便秘等症状;二是肌瘤生长迅速,短时间内体积明显增大;三是出现恶变迹象,如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四是影响生育功能,如导致不孕、反复流产等。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切除、介入治疗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

  发现肌瘤不必谈之色变,它并非想象中的“定时炸弹”。只要树立正确认知,坚持定期复查,遵循医生建议科学应对,就能与肌瘤“和平共处”,将其对健康的影响降到最低。记住,定期复查是守护健康的有力武器,让我们用理性和科学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