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CT检查还是核磁检查,应该怎么选?
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可能建议做CT或核磁。很多人对着检查单犯愁,不知两者区别及如何选择。其实,CT和核磁如同医生的“透视眼”,但工作原理和擅长领域各异。弄清这些,就能轻松选出适合自己的检查方式。
CT与核磁,原理大不同
CT成像的原理好比用精密刀具将面包均匀切片,借助X射线从不同角度穿透人体。人体各组织对X射线的阻挡能力各异,就像不同材质的滤网过滤光线。骨头因富含钙质,阻挡能力强,探测器接收的信号形成高亮反馈,故CT图像中显白色;软组织阻挡力弱,成像呈灰色;空气几乎不阻挡X射线,图像中呈黑色。
核磁成像则另辟蹊径,依赖强磁场与无线电波操控人体氢原子核。人体约七成是水,水中氢原子在强磁场作用下,如同被无形指挥棒引导的士兵般整齐排列。此时发射无线电波打乱其排列,电波消失后,氢原子归位时释放独特信号。计算机依据这些信号,如拼图般还原人体内部图像。因不同组织中氢原子数量与分布状态有别,核磁图像最终呈现出丰富的灰度层次。
优缺点对比,各有所长
在急诊外伤诊疗里,CT检查的高效性意义重大。短短几分钟就能完成扫描,可迅速排查骨折、脑出血等急症,而且在肺部肿瘤定位、判断骨折形态等方面,CT的诊断精准度颇高。只是CT检查存在电离辐射问题,短时间内多次检查会让辐射剂量累积,所以孕妇和正在备孕的人要慎重选择。
而核磁检查因为没有辐射,成为儿童、孕妇以及需要长期随访患者的合适之选。它在软组织成像上有明显优势,不管是脑神经的细微病变,还是脊髓损伤、肌肉拉伤、关节软骨磨损,都能清楚显示,对于早期脑梗死、椎间盘突出、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十分精准。不过核磁检查花费时间较长,一般需要20-40分钟,检查时机器会发出较大噪音,并且体内植入金属物品,像心脏起搏器、金属固定物等,可能会对检查造成干扰,甚至带来危险。
不同病症,检查选择有讲究
在肺部疾病诊断方面,肺炎、肺癌、肺结节等病症,CT是较为适宜的检查方式,它能够清晰地展现肺部的细微结构以及病变情况。当遭遇车祸等外伤,怀疑有骨折或者颅脑损伤时,CT可以快速精准地确定骨折位置以及脑出血状况。而要是诊断脑部神经是否受损、早期脑梗死,核磁共振更为合适。如脊柱关节疾病中的椎间盘突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等,核磁共振能清晰显示软组织病变,并且还能在肿瘤早期转移以及良恶性鉴别的过程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CT与核磁各有优劣,没有绝对的好坏。医生会依据患者的症状、病史和身体情况等综合考量来选择检查方式。下次就医时,若对检查项目有疑问,可与医生多交流,这样能更科学地诊断疾病,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