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能做手术吗?医生护士都这么说
“医生,我的手术日期正好赶上月经期,还能正常进行吗?”在医院的门诊和病房里,这样的询问每天都会出现。不少患者在收到手术通知后,发现日期与经期重合时,内心总会充满担忧与疑惑。而医生和护士通常会建议尽量避开月经期手术,这背后其实藏着许多关于人体生理与手术安全的科学道理。
一、揭秘月经期身体的“特殊密码”
想要弄明白为什么经期不适合手术,我们首先要了解月经是怎么一回事。月经的形成,是女性生殖系统周期性变化的外在表现,这一过程由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轴)像精密仪器般调控着,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卵巢会在激素的刺激下,先是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排卵后形成黄体,与此同时,子宫内膜在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滋养”下,不断生长、增厚,为可能到来的受精卵做好“温暖的家”,如果没有受孕,黄体萎缩,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子宫内膜失去激素支持,就会像枯萎的树叶一样脱落、出血,这便形成了月经。
在这个过程中,女性身体内的“平衡系统”会发生显著变化。最值得关注的,是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凝血和纤溶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就像拔河比赛中两边力量相当,维持着血液在血管内正常流动,既不会出血不止,也不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但到了月经期,为了让经血顺利排出体外,身体会分泌大量前列腺素,前列腺素不仅能让子宫平滑肌收缩,帮助经血排出,还会“悄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血小板是我们身体里的“止血小卫士”,它能在血管破损时迅速聚集,形成血栓堵住伤口,起到止血作用。当血小板聚集功能被抑制,伤口止血的速度和效果就大打折扣。
此外,月经期女性体内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会增多,这会激活纤溶系统,让已经形成的凝血块更容易被溶解。想象一下,好不容易搭好的积木城堡,又被人一点点拆掉,这就是经期凝血块面临的状况。这一系列变化,使得经期女性的出血倾向明显增加。
除了凝血功能改变,月经期女性的免疫力也会有所下降。免疫系统是身体抵御外界病菌入侵的“军队”,在经期,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会暂时减弱。此时,身体对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受到感染。
二、经期手术的风险“警报”
了解了经期身体的变化,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医生不建议在经期进行手术了。手术,无论大小,都会对身体造成一定创伤,破坏皮肤和组织的完整性,导致出血。在月经期,由于凝血功能变差,手术中的出血量往往会比非经期明显增多。比如一个普通的体表肿物切除手术,非经期可能只出血几毫升,但在经期可能会出血十几毫升甚至更多。过多的出血会让手术视野变得模糊不清,就像在大雾天开车,能见度低,增加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医生难以精准地进行组织分离、切除和缝合等操作,手术时间也会因此延长。
而且,大量出血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患者可能会出现贫血症状,表现为头晕、乏力、心慌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低血压,影响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威胁生命安全。为了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有时不得不进行输血治疗,但输血也并非绝对安全,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感染传染性疾病等并发症。
术后恢复方面,经期手术也面临着更大挑战。由于免疫力下降,身体对伤口的修复能力减弱,伤口愈合速度变慢。原本预计一周就能愈合的伤口,在经期手术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十天甚至更久。愈合时间延长还会增加伤口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生感染,伤口可能会红肿、疼痛、渗液,严重的还会出现伤口裂开,需要再次进行清创、缝合等处理,这无疑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会延长住院时间,影响后续的康复和生活。
来月经时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大部分择期手术都不适合在这个阶段进行。作为患者,在手术前一定要如实、详细地告知医生自己的月经情况,包括月经周期、经期长短、月经量等信息,以便医生做出更科学合理的手术安排,医生和护士从专业角度给出的建议,都是为了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了解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医生沟通,也能在面对手术时更加安心、放心,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