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导报社官方网站!
首页 > 科普 >

心血管介入:支架“撑”开生命通道

2025-07-17 13:39:5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熊日新

  当冠状动脉被斑块堵得只剩一条细缝,心肌细胞就像缺氧的鱼,在濒死边缘挣扎。这时,心血管介入手术就像派“微型工程队”进入血管,用支架撑开堵塞的通道,让血流重新奔腾。这个被称为“支架植入术”的过程,不用开胸,却能在一小时内打通生命通道,拯救无数心梗患者。把复杂的手术过程拆解开看,就像一场精妙的“血管救援行动”。

  一、手术前:给血管做“CT扫描”

  手术前,医生会先做冠状动脉造影,就像给血管拍“动态CT”。从大腿根或手腕的动脉插入一根细导管,送到主动脉根部,注入造影剂(能在X光下显影),随着血流冲刷,冠状动脉的分支和堵塞部位会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就像给堵塞的水管做内窥镜检查,精准定位淤塞点。

  62岁王大爷突发胸痛,造影显示右冠状动脉完全堵死(急性心梗),医生决定做介入手术。医生解释,造影能为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堵塞程度轻(<50%)可能只需药物治疗,超过70%且有症状或完全堵塞则需支架介入。

  二、手术中:支架如何“撑”开通道?

  整个手术就像“血管内的桥梁搭建”,分三步精准操作:

  第一步是“开通路径”。医生将一根更细的导丝(直径0.3毫米,比头发丝还细)通过导管送到堵塞部位,像穿针线一样穿过狭窄处,这根导丝是后续操作的“轨道”,必须小心翼翼避免戳破血管。当导丝成功穿过堵塞点,屏幕上会看到一条细细的亮线,就像黑暗隧道里透出的光。

  第二步是“扩张通道”。沿导丝送入球囊导管,到达堵塞处后,用压力泵给球囊充气(压力相当于给自行车胎打气的3-5倍),撑开的球囊会挤压斑块,让血管暂时恢复通畅,就像用气囊撑开瘪掉的水管。这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轻微胸痛,是血管被撑开时的正常反应,就像揉开打结的绳子时会有点紧绷感。

  第三步是“植入支架”。将压缩在球囊外的支架(像卷起来的小弹簧)送到刚扩张的部位,再次充气让球囊撑开支架,支架会紧紧贴在血管壁上,形成永久支撑。然后放气撤出球囊和导管,留下支架像“金属脚手架”一样固定在血管里,保证血流顺畅通过。

  三、支架:留在体内的“高科技滤网”

  现在的支架早已不是早期的“裸金属架”,而是“药物涂层支架”——表面涂有抑制细胞增生的药物(如雷帕霉素),能慢慢释放,防止支架内再长斑块(再狭窄率从早期的20%降到5%以下)。就像给支架加了层“防护膜”,既支撑血管,又抑制新病灶。

  支架的大小要“量体裁衣”。根据血管直径选择合适的支架(通常2.5-4毫米),太大会撑破血管,太小则固定不牢。医生会用血管内超声(IVUS)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血管,就像裁缝量体裁衣,保证支架和血管完美贴合。

  支架会和血管“长在一起”。术后3-6个月,血管内皮细胞会逐渐覆盖支架表面,最终支架会被“包埋”在血管壁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不会有异物感,也不影响日常活动,就像修补后的水管,内壁光滑不影响水流。

  四、术后:给新“通道”做“保养”

  支架植入不是“一劳永逸”,术后保养决定通道的使用寿命。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防堵关键”: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合服用12个月,防止支架内形成血栓,就像新铺的道路要定期洒水,避免尘土堆积。

  控制危险因素不能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血管的“三大敌人”,术后要严格控制:血压<130/80mmH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血糖糖化血红蛋白<7%,就像给血管“定期除垢”。

  适度运动能锻炼血管。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动,1个月后可散步、打太极,逐渐增加运动量,就像新开通的道路需要慢慢试通行,增强韧性。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举重),防止血管过度受力。

  心血管介入手术的神奇之处,在于用微小的创伤解决致命的问题。从造影定位到支架撑开,整个过程就像在血管里完成一场精密的“微创手术”,却能让濒死的心肌重获新生。对心梗患者来说,支架不是“外来的异物”,而是救命的“生命通道”;对医生而言,每一次支架植入都是与死神赛跑,为患者抢回宝贵的生机。了解这个过程,才能明白及时手术的重要性——当血管堵塞时,早一分钟开通,就多一分希望,这就是支架“撑”开的生命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Copyright @ 2011- 健康导报社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jkdb888@163.com 举报电话:029-88321872

工信部ICP备案号:陕ICP备2023003047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90020020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