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不是风作怪是小晶体扎脚!饮食避雷指南
一、痛风到底是怎么回事?
痛风可不是被风吹出来的病,而是身体里尿酸结晶在作怪!当血液中尿酸浓度过高时,这些尿酸就会形成细小的针状结晶,像无数根小针一样扎在关节里。最常遭殃的就是大脚趾关节,那种疼痛简直让人痛不欲生,很多患者形容连被子轻轻碰到都疼得想哭。
这些尿酸结晶最喜欢在夜间搞突袭,常常让人半夜痛醒。发作时关节会变得红肿发热,皮肤绷得发亮,摸上去烫烫的。如果不及时控制,这些结晶还会在关节周围形成痛风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关节变形。更可怕的是,长期高尿酸还会伤害肾脏,引发肾结石甚至肾衰竭。
二、尿酸从哪里来?
尿酸其实是身体代谢的副产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身体自己新陈代谢产生的,二是从食物中摄入的嘌呤转化而来。正常情况下,尿酸会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但当产生过多或排泄不畅时,就会在血液中堆积。
男性更容易得痛风,因为女性有雌激素的保护,能促进尿酸排泄。但女性绝经后,痛风风险就会明显上升。此外,有痛风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的人群都是高危人群。现在年轻人得痛风的也越来越多,主要跟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三、这些食物是痛风炸弹?
海鲜类黑名单 海鲜虽然是高蛋白美食,但有些品种嘌呤含量高得吓人!首当其冲的就是沙丁鱼,每100克嘌呤含量高达480毫克!凤尾鱼、秋刀鱼、带鱼、鲭鱼等深海鱼也都是重灾区。贝类海鲜如牡蛎、蛤蜊、扇贝等也要控制。特别提醒爱吃火锅的朋友,海鲜火锅汤底简直就是嘌呤浓缩液,千万要少喝。
肉类危险分子 动物内脏是绝对的嘌呤大王!猪肝、牛肝、鸡肝等每100克嘌呤含量都在300毫克以上。浓肉汤、肉汁、肉精也要避免。红肉如牛肉、羊肉、猪肉每天摄入最好不超过100克。加工肉制品如香肠、培根、火腿等不仅嘌呤高,还含有很多添加剂,更要少吃。
酒类隐形杀手 酒精会干扰尿酸排泄,特别是啤酒最危险!啤酒中含有大量嘌呤,还会产生乳酸竞争排泄通道。白酒、黄酒、红酒也都不是好选择。有研究显示,每天喝两杯啤酒的人,痛风风险是不喝酒者的2.5倍。应酬多的商务人士要特别注意。
高糖饮料甜蜜陷阱 含糖饮料中的果糖会加速嘌呤合成,特别是碳酸饮料、果汁饮料、奶茶等。一罐可乐的果糖含量就超过每日建议摄入量。很多年轻人把饮料当水喝,结果年纪轻轻就痛风发作。建议多喝白开水、淡茶,每天至少2000毫升。
四、可以放心吃的食物有哪些?
低嘌呤蛋白质来源 鸡蛋和牛奶是痛风患者的优质蛋白选择,嘌呤含量几乎为零。豆制品如豆腐、豆浆也可以适量食用,最新研究显示植物嘌呤对痛风影响较小。鸡胸肉、鸭胸肉等白肉比红肉更安全。
有益的水果蔬菜 樱桃是天然的痛风克星,含有抗炎成分。草莓、蓝莓等浆果类也很适合。大部分蔬菜嘌呤含量都很低,特别是黄瓜、冬瓜、芹菜等含水量高的蔬菜还能帮助排尿。菌菇类可以适量食用,不必完全忌口。
健康的饮品选择 白开水是最佳选择,可以帮助稀释尿酸。淡绿茶、菊花茶、薄荷茶等草药茶也是不错的选择。低脂牛奶和酸奶不仅安全,还能促进尿酸排泄。咖啡可以适量饮用,但不要加糖和奶油。
五、长期管理的关键点
规律用药很重要 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等需要长期规律服用,即使不发作也要坚持。尿酸水平要控制在360μmol/L以下,有痛风石的要控制在300μmol/L以下。切忌自行停药,否则容易复发。
定期监测不能少 每3-6个月要复查血尿酸水平。每年检查一次肾功能和尿常规。如果出现关节变形或皮下结节,要及时就医评估。
生活方式调整 减重对肥胖患者特别重要,但要注意循序渐进,快速减肥反而可能诱发发作。适量运动推荐游泳、骑自行车等不伤关节的运动。
饮食记录有帮助 建议记录每天的饮食,找出可能诱发发作的食物。外出就餐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摄入隐藏的高嘌呤食物
记住:痛风是终身性疾病,但完全可以控制!管住嘴、迈开腿、规律用药,就能远离疼痛困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